注册

首页>竞技体育>正文

(体育研究)整合分期:当代运动训练模式变革的新思维(上)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0-11-09    作者:杨国庆

W_10377320_20011520_alj.jpg

资料图

训练分期理论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板块分期”一直是运动训练计划的主要模式,被誉为世界运动训练由盲目到科学、由无序到规律的分水岭。但近年来,尤其是进入东京奥运会周期之后,运动训练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奥运会为核心的世界竞技体育也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训练实践的发展对训练理论的创新提出了巨大挑战。无论是经典分期理论,还是板块分期的“解迷”能力都愈显不足,国际国内都亟须新的理论思维和理论创新来指导训练实践,提升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在此情况下,整合分期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将从更为客观系统全面的视角论析整合分期模式的渊源、形成和未来体系化发展趋势,探讨整合分期模式对我国运动训练实践意义,为形成极具国际体育科学水准和中国体育实践特色的整合分期模式作出应有贡献。

1.整合分期模式的基本要义

现代分期理论先驱图德·邦帕定义为:运动员不仅仅需要技术、身体和战术训练,同时还需要在周期中整合心理训练和营养计划,将所有训练要素纳入一个综合性年度训练计划的分期模式称为整合分期。

西班牙学者穆继卡定义为:将所有训练要素整合为一个整体,并根据生物运动能力训练的周期进行匹配,从而决定最适合给定训练阶段(周期)的膳食营养和心理策略。因此,为了优化运动员不同周期内的训练质量和运动表现,整合分期的内容包括训练分期、恢复分期、饮食分期、心理机能分期、技术分期等多个分期因素。

邦帕、布卢门施泰因等定义为:考虑到运动员竞技复杂性需求而提出整合分期方法,将生物动作能力训练与负荷安排组成的训练方法、营养计划、不同心理策略综合起来并分期计划实施和完善。

综上述,我们将整合分期定义为:根据“应激理论”原理和“体系”工程方法,将原本零散而明显割裂的诸要素,如生物动作能力、训练负荷、运动心理、运动营养等,通过数字化交叉、渗透、溶合,形成更加动态、开放、自适应的一体化分期模式。其精髓是去单个要素最优化,重视各要素的权衡与平衡过程,以“涌现”新特性。

根据我们对整合分期定义的研究,整合分期模式应包含以下四个核心要义:

①训练过程的时间维度的分期是前提。整合分期依据运动员自身状况和训练任务目标安排,具有明显的阶段化、专项化、个体化特点。这一点基本继承了经典分期理论的内核,核心本质与经典分期理论接近。

②训练绩效的空间维度“体系”化管理是根本。核心内容由“一体两翼”组成。“一体”指由生物动作能力训练与训练负荷安排有机组合而成的训练方法,“两翼”指与训练方法同时展开的运动营养和运动心理等要素的权衡与匹配。“体、翼”调和,平衡发展是组织运动训练的依据。

③前馈性调控是整合分期的重要指导原则。整合分期强调运动员训练参赛的系统长期的过程规划,以完成前期必要的经验积累,使其在训练参赛实战中具备一定心理认知的可预见性、可控性,以及“赛练未至,营养先行”的主动积极适应与恢复防控方式。

④基于现代数据科学的训练负荷、生物动作能力、运动心理和营养参数的数字化信息整合是其得以实现的关键。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如不同于传统算法的机器学习等算法已成为迄今为止应对复杂性问题的秘钥。

2.整合分期模式的基础支撑理论

2.1训练分期理论的元理论

2.1.1 “计划经济”周期的深刻影响。苏联马特维也夫及其团队于1962年提出的训练分期理论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5年计划经济模式”,其依据源自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和1921年波格丹诺夫“组织科学与经济的计划性”报告。他们都提出“将整个过程分解为一系列明显集中的顺序单元,随后结合数学来计算顺序,通过排列这些单元来控制和管理未来的结果”的思路,马特维也夫借鉴并试图将训练过程划分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阶段,最终目标是在本赛季主要比赛中实现最佳成绩。

2.1.2 Selye“应激理论”的重要支撑。“Selye应激理论”是分期理论的重要元理论基石。无论是经典分期理论研究者如普拉托诺夫,还是板块分期模式集大成者伊苏林,抑或图德·邦帕等都一致认为Selye“应激理论”是分期理论最重要的支撑。此外,几乎与马特维也夫提出分期理论的同时,美国也涌现出一位里程碑式的运动训练理论学者——康希尔曼,他在1968年出版的游泳训练“圣经”——《游泳的科学》,该书同样将“应激理论”作为重要的游泳训练科学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经典分期理论及其衍生发展而来的多分期训练模式和板块分期训练模式相应的解决了不同时期运动训练与竞赛实践需求中的一些问题,但也依然各有局限,元理论最新演化发展为完善分期理论提供了学理启示。

2.2 训练分期理论元理论的演化更新

2.2.1 由“一般系统”到“复杂自适应系统”再到“体系”的启示。运动训练组织过程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人体更是一个典型复杂自适应系统,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复杂性可想而知。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是由无数个个体成分或因子组成的,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与它的组成个体简单相加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存在很大不同。这些得益于复杂系统的自组织和涌现行为,以及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进行自我适应和进化的能力。科学家将类似属性的复杂系统称之为“复杂自适应系统”,并提出综合性、系统性、跨学科的求解思路和研究方法。然而,现实世界由变化的环境与不确定性所主导,导致需求难以预测,复杂自适应系统有时也难以应对,由此“体系(系统的系统,Systemof Systems,SoS)”的系统工程新思想新方法应运而生。

运动训练体系包括训练、营养、心理、医疗、恢复等系统,为实现其体系目标必须借助学科交叉、系统之间的权衡与平衡的系统交互集成整合方法。

2.2.2 应激理论由“特异性”反应模型向“非特异性”反应模型的演化发展与启示。应激理论可定义为“对稳态的威胁,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暗示的。”在历经100多年的实践验证,先后由“刺激”模型向“反应”模型、再由“特异性”反应模型向“非特异性”反应模型演化。限于应激理论演化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对运动分期理论影响也呈现特定历史印迹。

第一阶段的应激理论“刺激”模型对于运动训练的指导最为及时、也极具特性。运动训练负荷类型,包括力量、速度、爆发功率、灵敏、耐力等生物动作能力、量度、强度、密度、复杂度等,它们正是“刺激模型”中重点关注的刺激及其分类,目的是寻找刺激与反应之间数量关系的物理学规律。就“分期理论”而言,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对生物动作能力及其负荷量与强度等训练方法的波动安排,有人甚至将分期化描述为“重复次数与组数背后的科学、每周训练负荷渐进的方法”,都归属于对训练负荷刺激分类与时序安排的研究。然而,随着理论与实践的检验发现,训练刺激与反应的对应关系愈发难以明确量化。

第二阶段的应激理论“GAS反应模型”是当前经典训练分期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石。基于GAS的非特异性规律,将GAS中的警戒、抵抗(适应)、衰竭等三个时序响应阶段等同于运动员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规律,并依此来划分时期、序列组织不同的训练方法,以优化训练质量,促进训练适应。然而,反应模型的非特异性规律、偏重响应结果等特点,往往导致运动训练分期的指导方法过于笼统、模糊,且忽视了个性化、过程化训练方案的价值,存在训练质量效应共识不一,争议不断等弊端。我们认为,当前运动训练分期理论认识依然处于前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开始关注特异性应激反应是一种范式的变换,是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重要变革。新范式指出,应激源与应激之间的过程变量对运动训练的影响同等重要,注重生理学、心理学、脑调控(身心脑)在此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遗传基因、经验(早期的生活事件、生活方式、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和应激的经历、社会冲突和社会等级)等对运动训练带来过程化和个性化调节功能。整合分期目标是更好的实现事前预测、主动控制“未知的训练与竞赛压力”,我们认为这是分期理论之元理论演化发展对分期理论和训练实践的一次革命性推动。

(南京体育学院 杨国庆)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0
0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