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配套设施冰屋中,雪橇运动员正反复练习着出发阶段的动作,起点准备、送橇、出发、扒冰、入橇……动作一气呵成。这一系列出发动作都被立在冰道一旁的8个摄像机“尽收眼底”。几名教练和工作人员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分析着刚刚运动员的出发姿态和用时。
这是一套数字化科学训练辅助平台,由摄像机、传感器和分段计时系统组成,通过对运动员出发阶段的技术动作进行采集和分段计时,了解运动员出发阶段的技术动作、左右手发力情况以及入橇前的持续加速能力,最终找到问题所在。雪橇国家集训队中方教练阚樾说:“借助分段计时系统,我们可以把队员的整个出发滑行成绩作比较,5米一个阶段,五个阶段单独计时,可以横向对比运动员在出发时每个分段的表现。”这套数字化科学训练辅助平台,成了雪橇队和钢架雪车队训练的“科技神器”。
距北京冬奥会开幕只有100天,将科技融入备战,如同为冰雪运动发展安上了加速器,助我国冬季项目实现弯道超车。
在二七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场地边的屏幕上,一条黑色的轨迹线在屏幕上逐渐显现,这是刚刚滑行过去的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滑行轨迹。这个轨迹是通过场馆四周的4个追踪摄像机和24个信号收发器,实时定位并追踪运动员滑行时的精准位置,用模拟点位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的系统赛道界面上。同时,运动员身上的传感器可以有效获取运动员的起跑、弯道滑行速度、冲刺速度、加速度、心率等核心数据。通过这一系列数据,教练员可准确评估运动员的生理和竞技水平,从而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率。如今,运动轨迹记录设备已经不仅仅应用在像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这些传统技巧类项目,越来越多的冰雪竞速类项目也都在研发应用这些记录运动轨迹的科技产品,改进技术动作,提升运动成绩。
说到冬季项目科技训练,“风洞”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在河北涞源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的跳台滑雪综合性体育风洞中,运动员戴着头盔雪镜,踩着滑雪板,被“吊飞”在半空中,不断调整着运动姿态。以往运动员训练需要反复爬上高台,一天只能腾空飞行10余次,有了风洞后,可以模拟跳跃腾空的环境,让训练不再受场地、天气、季节的影响,极大提升了训练效果。
风洞不仅可以让运动员“飞得更远”,还可以帮助他们“滑得更快”,不仅是跳台滑雪,风洞还应用到其他冰雪项目中。钢架雪车国家集训队领队孙帆表示,通过风洞试验,可以让钢架雪车运动员了解自己在橇上如何保持最减阻、最省时间的最佳姿态,另一方面希望通过风洞试验对运动器材进行进一步测试和改进,以提升成绩。
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的大转盘今年成了队里的“新宠”。在铺满雪的偌大转盘上,几名越野滑雪运动员逆着转盘的旋转方向奋力滑行,即使是零下10摄氏度的环境中仍能滑到大汗淋漓。作为最新被应用到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的科技训练装备,圆盘滑雪机可以训练运动员的爬坡和转弯技巧,教练不仅可以根据转盘速度调整转盘坡度,还能根据训练计划在转盘上适时加入一些障碍物,模拟越野滑雪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让运动员体验最真实的比赛场景。
我国的冬季运动起步晚,许多项目落后欧美国家100多年,如何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科技手段的助力就变得非常重要。有了科技手段的助力,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对于自身的短板更加明确,使得日常训练更加有针对性。在接下来的100天里,这些科技将继续帮助冬季项目运动员们在通往冬奥的赛场上全速前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