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场雪落下后的第二天,我来到清华大学,从南门进去后一路向北穿过偌大的校园,在最北边的紫荆气膜馆馆长办公室里,我继高校招生模拟赛后再一次见到了王欣老师。王老师拉着我看她电脑新换的桌面,那是前一天积雪正厚的时候,同事给她拍的一张照片,一脸满足的笑正是她讲起自己故事时惯有的表情。
尽管从小打乒乓球,但王欣的人生却曾经有很多种可能,也许按照母亲的期望成为一名医生,也许顺着大学时候的天赋练了体操,也许在一所没有乒乓球项目的学校里当一名普通的体育老师……但命运给了王欣最好的安排,在中国最顶尖的学府里,教最优秀的学生打乒乓球,这样的幸运和幸福让王欣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岗位,已经辛勤教课36年的她,仍然以返聘副教授的身份兢兢业业地站在清华大学的乒乓球台边,和她最喜爱的孩子们在一起。能够“得天下英才而师之”,是王欣这辈子最感恩的事。
学生王欣:没当过赤脚医生的体操冠军不是好老师
王欣的办公柜里藏着很多“宝贝”,最意外的要数一摞创刊初期的《乒乓世界》杂志,在这些上世纪80年代的杂志扉页上,编委署名一栏里一直都有王欣的父亲王家正的名字。王家正是北京体育大学第一位乒乓球教授,“校长的工作证编号是1号,我父亲的是2号,这个工作证现在还镶在相框里挂在我家墙上”……受父亲的影响,王欣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乒乓球,“两个三屉桌一拼就是球台,父亲带着我在家里练球”。后来,北京市海淀体校成立,王欣成为第一批学员,从初中一直打到高中,高中毕业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就和清华附中的同学一起插队去了昌平高崖口公社知青大队。
在1982年这本《乒乓世界》的目录上,有王欣和她的父亲。父亲是编委,王欣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了《谈变线》。
两年多的插队时光几乎不再有乒乓球相伴,从小聪明好学的王欣成了知青队里的“赤脚医生”。因为这段经历,王欣险些真的走上学医之路,“母亲特想让我当医生,1977年恢复高考,我就考了医学院,结果没考上”。王欣说:“落榜很难受,但隐隐地感觉当一扇门关上时,另一个机会就摆在面前。”第二年再考,王欣顺利地进入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回到了她深爱的乒乓球身边。
教练王欣:清华学生球好学习也好,我身边全是学霸
1986年,清华大学乒乓球队刚刚经历了一年没有主教练的日子。“当时的老教练黄文杰老师被派去支援深圳大学了,我父亲被请到清华临时帮忙上乒乓球课。”学校催着王家正帮忙物色一位合适的教练,他这才把自己一心惦念着乒乓球的女儿推荐了出来。从小科班出身又有着北体大教育背景的王欣和清华乒乓球队“一见钟情”,她很快办好了手续,一进清华就开始带队参加比赛。
王欣在清华乒乓球队教练的位置上耕耘了33年,拿到的全国和北京市高校比赛奖杯难以计数。从特招生到自主招生,再到近些年没有任何政策支持,尽管生源质量和大赛成绩也不时有一些浮动,但她一直以严谨的带队态度和一颗宽容的平常心来指导学生。王欣给清华乒乓球队员树立了“三肩挑”的传统,即学习好,运动成绩好,社会工作也要做得好。因此,这些叱咤乒乓赛场的虎将们同时也是学霸级人物,专业前三、获得清华特奖、考取全额奖学金赴美赴英在常青藤名校读硕读博的“牛人”层出不穷。“学习好,球也好,我身边都是这样的人。”
老师王欣:教了有16000多学生,心里是真的高兴
2018年,在亲自物色、培养了一段时间之后,61岁的王欣把清华乒乓球队交给了年轻的教练员王亮,自己正式办理了退休。由于岗位的需要和自己对乒乓球的不舍,王欣没有离开清华,而是留下来继续教授普通学生乒乓球课。“我喜欢上班,喜欢和清华的学生们在一起。”
王欣带四个班的乒乓球课,这一天她手里拿着给学生们期末打的分,成绩单上有态度分、体测分、3000米跑、跳远和乒乓球专项。王欣说,她会因人而异帮助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想办法通过考试。
有些时候,王欣在学生们面前更像一个唠叨的母亲,学生们也把老师这份朴素的爱深深记在心里。2014年清华第5届清韵烛光奖,学生们投票把王欣选作“最喜爱的老师”,这份肯定让王欣一直感动,“我教过16000个多学生,心里是真的特别高兴”。
裁判王欣:裁判工作是我常年坚持的继续教育
在乒乓圈里,王欣还有一个身份为人所熟知,那就是中国乒协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在乒乓裁判这个圈子里不断学习实践,摸爬滚打了将近40年,王欣在全国各地结识了很多朋友,然而在受人尊敬的同时,她也遇到过不少奇葩事件。
比如2007年深圳中国大奖赛上,王欣给违规指导的德国教练出示红牌,驱除他离开赛区,输球后的德国队教练用中文爆粗口,王欣向国际乒联申诉,让他赔礼道歉。当德国教练在媒体面前公开道歉的时候,王欣大方地接过了对方献上的鲜花,结束了一个不愉快的事件。
在比赛中违规指导还爆粗口的德国教练来道歉时,王欣用笑容结束了这场不愉快。
在清华工作的这30多年,王欣一直继续着自己的裁判事业,在她看来,做裁判能让自己保持年轻状态,“做裁判就是我的继续教育课程。我当裁判时就坐在顶尖高手的旁边,他们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战术变化,甚至每一次斗智斗勇的表情我都看得一清二楚,回来都可以和学生们分享”。
如今已经卸下校队重担的王欣,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清华校友乒乓球赛上,“从第一届开始我就担任裁判长,帮着组织比赛。回来参加比赛的校友,大部分都是我的‘亲学生’(清华乒乓球队的学生),还有很多上过乒乓球课的学生”。清华校友乒乓球赛如今已经举办了九届,赛事越做越成熟,王欣也越来越有经验,从清华走出去的乒乓校友很多都有了自己的企业,都争着投钱办比赛,“去年在上海,今年要去成都打了。校友投钱,服装和食宿都能解决”。
2019年第九届清华校友赛的秩序册上,回顾了历届比赛的集体大合影,眼看着一张照片比一张照片人多,画面里都快要装不下了。能在壮年时指导年轻的“天下英才”,又能在退休后为清华校友们做些以球会友增进友谊的事情,王欣说自己的一生都特别幸福,“做这个比赛不为挣钱,大家打球打高兴了,我看着就高兴了”。
清华大学校友赛合影
图片来源:《乒乓世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