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全民健身)专家学者谈抗“疫”丨全民健身的五个新动向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0-04-20    作者:游茂林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民健身工作造成影响,为了保证人们居家期间能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开展“锻炼抗疫”,全社会采取了许多应急措施,从相关工作发挥的实效看,全民健身已经呈现出一些新思路:

W020200416302512908274.jpg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一)大力推广居家锻炼

  缺乏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一直被视作制约我国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即使在公共体育场馆不足与闲置并存的背景下,社会各界仍然积极呼吁大力发展公共体育空间,而且历次体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都将增加公共体育场所作为重点发展目标。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我国公共体育场所普遍关闭,但本课题组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全国大约有64.77%的人每周至少参加1次体育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是17.98%,与《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提供的数据相比,均有增长。由此可见:居家空间也能有效支持全民健身。受疫情影响,我国公共体育场所已经关闭2个多月,不少居民开始养成居家锻炼习惯,而社会也应认识到住房可以作为公共体育场所的有益补充,并在疫情过后继续引导和支持人们开展居家锻炼。

微信截图_20200420081851.jpg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二)加强研制家用体育器材

  缘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大众对户外公共体育服务的依赖,有研究发现,我国家用健身器材销售市场规模较小,每100户仅有4套健身器材,而且本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只有3.13%的家庭配建了健身场所。居家体育条件不足明显影响了人们疫情期间的体育活动:39.76%的人因居家空间不合适和37.88%的人因为家里没有体育器材而放弃体育锻炼。因此,一方面要向人们提供适当的材料改造住房空间以满足居家锻炼,另一方面要研制适合居家使用的体育器材——这不止是哑铃、跳绳、瑜伽垫那么简单,而要满足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居家健身需要,从而帮助更多的家庭具备一定的居家锻炼条件,那么大众健身的便利性将不再局限于“十五分钟”或“十分钟”健身圈。

  (三)在线体育教学蓬勃发展

  为了指导人们居家期间开展体育活动,仅国家体育总局就推出了千余种在线体育健身教学材料,同时众多社会机构和个人也制作和发布了大量视频,而且各大专院校在“停学不停课”的政策要求下也纷纷开展在线体育教学,这些工作对人们居家锻炼发挥了重要作用,28.05%的人“自己查找网上的视频/图文材料锻炼”和9.54%的人“根据朋友提供的体育活动材料(视频/图文)锻炼”,已有不少人长期跟随抖音、KEEP等平台上体育直播节目锻炼。在线体育指导在疫情期间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广泛采用,既促进了相关技术手段的发展,也培养了人们通过线上体育指导学习体育锻炼技能的习惯,随着5G网络时代的到来,疫情过后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线上平台学习体育技能。

W020200415295845577769_600.jpg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报

  (四)大众体育赛事“云”端化

  疫情期间无法举办实体体育赛事,国家体育总局从举办“全国国际跳棋网络赛”开始探索线上办赛方案,继而引导一大批大众体育赛事搬上“云”端,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在2月10至29日组织开展的“啦啦操”比赛,共收到15704万条参与视频,网络播放总量达1300万次,网络点赞量近82万;中体产业依托“全民健身活力中国”信息平台共吸引了数百万人参赛,上传参赛视频144万个,网络传播数量接近40亿人次。全国人民积极参加“云”赛事的盛况,打破了平常实体业余体育赛事关注度低的尴尬。所以疫情过后围棋、健身操、武术套路等不需要同场竞争的大众体育赛事将继续在“云”端火爆,并切实带动业余体育赛事走向繁荣。

  (五)社区体育工作具体化

  社区工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3.66%的人期待疫情过后社区重视体育工作,不仅希望社区工作人员加强体育锻炼宣传,还期待他们组织社区体育活动(25.25%)、提供公共体育器材(20.87%)和优化社区体育场馆管理(15.95%)。可见,疫情过后社区体育工作应该顺应民意,通过具体举措带动和帮助本社区居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全民健身的桥头堡。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民健身的影响是短暂的,而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将是指导全民健身更好发展的重要财富。疫情期间,一些平常敢想而不敢为的全民健身措施大放异彩,既让我们平常关心的全民健身短板变得不那么严重,也让一些更加重要的发展路径浮出水面。

  游茂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副教授) 

0
0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