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体育战线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龙舟人同样发扬了“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用一点一滴的努力书写了抗“疫”战场上的“龙舟赞歌”。
加拿大魁北克福建龙舟俱乐部:
加拿大魁北克福建龙舟俱乐部是以生活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福建侨民为主体的龙舟俱乐部,成立四年以来四处征战,2019年9月更是回到家乡福建,参加了在龙岩上杭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客属龙舟赛,和众多强队同场竞技。
疫情发生后,得知情况的魁北克福建龙舟俱乐部队员们在保持冬训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祖国和家乡的消息。1月底,他们收到了来自上杭方面的求助信:“我县急需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医疗用品,如大家有购买线索、渠道或有捐赠意向,请立即联系我们!”求助信急如军令,俱乐部主席王宝猛、林福建和众多热心队员立刻行动起来,向队员们和朋友们发起捐款倡议,大家齐心协力,多方打探,找寻购置上杭方面急需的医疗防护用品。短短数日,共计购得医用口罩10000个、专业防护服49件、医用手套2000副。最终,经过领事馆、国航、物流及上杭方面的通力协作,加拿大魁北克福建龙舟俱乐部筹集到的物资在一周后被上杭方面接收。同时,俱乐部也将尾款近万元人民币直接捐赠给了上杭红十字会。
国内疫情防控局势持续向好,但转眼“战场”就转移到了海外。俱乐部所处的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疫情日趋严重。蒙特利尔中华医院是加拿大唯一一间以华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院,物资告急。林福建和王宝猛得知这一情况后,又开始积极奔走,寻找医用物资资源。经多方努力,共筹集得KN95口罩30个、医用口罩770个、医用外科口罩200个,连同林福建个人另捐的医用外科口罩100个,共计口罩1100个,于3月28日下午送达中华医院。
说起这段时间的经历,队员们坦言,因为疫情,俱乐部冬季的“关键词”从“积极训练”变成了“奔波筹集”。“上半场国内医疗物资告急,下半场本地医疗物资告急。在两位‘领头羊’王宝猛和林福建的带领下,我们真正‘打满了全场’,为抗‘疫’尽了我们的绵薄之力。”
他们说,海外的龙舟人有很多,相信和他们一样,都在努力“打满全场”,并积极成为祖籍国和侨居国的友谊桥梁。通过龙舟运动,锻炼身体,积极拼搏,无所畏惧,奋勇向前!
集美大学诚毅龙舟队:
在这场疫情中,青年人充分展现出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告诉社会“国之有难,吾辈当勇往直前”。而身为集美大学的学生,身为学校诚毅学院诚毅龙舟队的一员,队员们深受嘉庚精神与龙舟文化的熏陶,时刻谨记“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校训,即使在严峻的疫情之下,也没有退缩,激流勇进,一往无前。
疫情防控期间,队员们采用了全新的训练方式——“云训练”。大家通过网络的方式,“齐聚”在一起。教练陈国强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利用腾讯会议组织督促队伍训练。每周,他们都会有一次线上训练和一次自主训练。线上训练主要以训练腰腹核心力量为主。而自主训练则形式丰富多样,一般以视频、图片的方式在群里进行打卡。在训练中,队员们依旧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共同成长、进步。
除了坚持训练,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少队员还积极参与到抗“疫”一线。诚毅龙舟男队的队员孙培淇在家乡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做起了志愿者。他充分展现出龙舟人的勇敢、无畏与担当,坚守抗疫前线,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2019年12月中旬,诚毅学院龙舟队还参与了《你好,生活》节目录制,节目于2020年3月29日正式播出,这次节目的播出不仅丰富了疫情期间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推动了龙舟文化的推广传播。队员们表示,能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人认识到龙舟这个传统体育项目,让大家了解龙舟精神,他们很开心,这也是青年龙舟人责任与担当的另一种体现。
对于抗“疫”,队员们充满信心。他们说:“疫情当前,无数的社会力量得以凝聚,推动着祖国前行。正如龙舟的精神那般: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疫情终会过去,那时我们再聚厦门,在水上中心的码头训练、在园博苑的湖面泛舟、在龙舟池的赛场拼搏。那时我们再共同挥桨,划出属于诚毅的快乐龙舟精神,展现属于龙舟人的别样青春风采。”
安徽巢湖市龙舟协会:
安徽巢湖市龙舟协会成立于2018年,是巢湖市西圣新村村民因爱好组织起来的一支民间龙舟队,成员大部分都是普通农民。
2月初,协会会长汪广锁接到巢湖市卧牛山街道西圣社区党委书记张训刚的电话,“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明天村内要设卡了,采取24小时、三班倒值班制,所以现在社区人手不够,希望巢湖龙协可以帮忙。”汪广锁没有过多考虑回复说:“需要多少人,我们巢湖龙协全员听从指挥!”
疫情发生后,协会里几十名龙舟人主动请缨,大家志愿组成疫情防控先锋队,坚持冲在一线、守在前沿,并向西圣社区的防疫工作积极捐款。他们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全体居民积极参与,共同防范,牢牢筑起了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维护辖区居民平安健康。一名名龙舟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龙舟人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了团结一致的龙舟精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巢湖市龙舟协会积极响应,周密布置,科学谋划,立即行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湖北科技学院龙舟队:
疫情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各族人民都用不同的方式作出自己的贡献,湖科龙舟人也不例外,他们将奉献的精神传播在抗“疫”前线,将辛勤的汗水挥洒在祖国的大地,将龙舟人的责任与担当展现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之中。
湖北科技学院位于湖北省咸宁市,是一所地方特色鲜明的全日制地方性高校。学校龙舟队成立于2019年4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队员们从零开始,刻苦训练,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奋勇拼搏,展现了湖科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自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科技学院龙舟队从领队到教练员都十分重视,时刻保持与运动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并采用线上指导方式,保持队员们基本的训练。与此同时,提醒运动员在家做好防疫措施,并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队员投身到当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去,发扬吃苦耐劳、同舟共济、敢于担当的龙舟精神,队员们纷纷响应。
湖北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位于湖北的队员阮嘉龙就加入到当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在市政服务中心12345市长热线当接线员,主要工作是处理人民群众向政府的咨询、建议和投诉。他说:“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家乡为作点贡献,这不算什么。”
贵州队员刘润财所在的地方,防疫工作人手紧缺,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他毫不犹豫就加入了当地防疫志愿服务队,每天为社区居民测量体温,协助扫码,做好人员流动登记工作。
队员雷进从学校回到家乡湖南后,自行隔离14天,14天后就投入到当地志愿服务工作。他的家位于湖南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工作比较繁杂,需要挨家挨户上门登记信息,核对资料,白天登门到访,晚上录入文件。有几次他看守村路口时天气不好,寒风吹来,脸颊冻得通红,当地村民就说:“这么冷的天气在村里坚守,辛苦你了,来我家里烤烤火,喝点热水暖下身子。”听到这些话,他心里温暖无比,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只希望疫情快点散去。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龙舟队队员们回到家乡,用不同的方式在这场战“役”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将湖科龙舟人的责任与担当展现在大江南北。
三峡大学龙舟队队员阮浩信
使命在肩 勇往直前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作为三峡大学龙舟队的一员,阮浩信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发扬“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积极投身抗“疫”工作。
当武汉战“疫”时,除了身着防护服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许多身穿红色背心的志愿者。阮浩信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社区进行志愿者招募时,第一时间主动报名,为街坊邻里提供帮助,用龙舟人的积极乐观影响着身边人。
阮浩信所在的社区自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阮浩信被分在了物资和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物资的采购与发放。其他还有前方组、交通组、协调组等。相比在道路、社区入户排查这样的“硬任务”,后勤保障员干的是没办法量化考核的“软”工作。每天,阮浩信和组员们都要将分装妥当的各类补给,整齐地摆放在领取点。在物资领取集合场所,为了让小区居民能更快得到鲜活的农副产品,避免人群聚集,志愿者们都是放开手脚发放物品,袖口脏了,裤管破了,手被划伤了,通通都顾不上,只为了更高效率地将东西发放到群众手中。
说起当志愿者的日子,阮浩信感触很深:“隔离待岗在家的日子久了,居民生活难免捉襟见肘,社区不定期组织的生活帮扶物资发放,无疑是雪中送炭。领取物资的流程非常严格,具体每家领什么样的物资、领多少物资,都要根据库存的情况进行分配。低于市价一半的蔬菜、排骨套餐大受欢迎,而专门针对老人等特殊群体及困难家庭的免费鱼的领取,甚至会有种在过节的氛围。”
阮浩信坦言,平时志愿岗位的服务强度不算太高,但持续坚守需要更多的耐性。“有时一个快递的领取,就会陆陆续续一直到晚上10点,很多时候都超出了我们的志愿服务时间。但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都乐意坚持到那个时候,只为了居民脸上绽放的笑意。”
工作中,阮浩信时刻以龙舟人的身份鞭策自己,保持乐观,以坚强且富有精神的姿态做好每一份社区居民的物资保障工作,并且积极参与社区孤寡老人的慰问安抚。
对于自己的付出,阮浩信说不算什么,因为和他一样在后方支援的龙舟人有很多,奋战在一线的龙舟人更是不计其数。“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责任不能缺席。因为使命在肩,所以我们选择无畏,所以我们勇往直前。”
湖南文理学院龙舟队队长谢岳
志愿服务 坚守基层
1月30日,湖南文理学院龙舟队队长谢岳看到全国齐心抗“疫”的种种感人事迹后,与家人商量并征得同意,报名参与到家乡当地的抗“疫”工作,成为湖南安化县长塘镇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一员。在镇党委的组织下,当地开展了信息摸排、宣传教育、设卡排查等工作。期间,谢岳主要负责协助公安民警设卡排查,通过在道路设置24小时执勤点,对过往群众排查与劝返。
在为期20多天的基层志愿工作中,作为共产党员,谢岳感受到了基层人员工作的艰辛,更深感身处祖国的幸福感——面临疫情,有医务工作者请战前线,有社区工作者在基层排查,有民生工作者维系群众日常生活……这些都让他体会到责任和担当。
在得知家乡一线基层防控人员物资匮乏后,谢岳立即和父亲赶到村委会,将自己所获的奖学金捐献给了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组,此举感动了很多人,也吸引了更多的家乡人民为疫情防控工作捐资捐物。经过夜以继日的工作,当地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