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青少年身体素质显著提升。
政策助推青少年体育发展科学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青少年体育工作就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53年,毛泽东同志向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出指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将“身体好”列为“三好”之首,成为我国学生评优的重要条件和标准。
2007年,《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出台,指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把青少年体育工作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战略位置提升到新的高度,更加突出了青少年体育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作用。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2020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从8个方面37项措施,将体教融合工作推向纵深,进一步助力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
每一个时期印发的意见、纲要都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和各方大力支持下,随着一系列制度、文件的出台和顶层设计,青少年体育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对学校、体校、社会在落实体教融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组织冬夏令营等选拔性竞赛活动;支持大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小胖墩”“小眼镜”……针对当下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方面普遍面临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工作,全国各地也妙招频出,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努力。在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学校通过广泛开展乒乓球运动,推动学生身体素质大幅提升、近视率明显下降。在山东,每年假期都会举办超体重学生健康综合训练营,通过开展有氧训练、拓展训练等,让孩子们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享“瘦”运动。关于脊柱侧弯问题,安徽、湖南、江苏针对部分学生启动开展为期3年的体姿改善试点工作。
好习惯要从娃娃培养,身体素质也要从孩子抓起。近几年,亲子体育活动开展火热,亲子夏令营、亲子体验课、亲子嘉年华,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今年国家体育总局启动“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促进儿童青少年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全面发展。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将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良好条件,通过符合儿童青少年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体育项目、活动形式和服务,广泛引导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同时,各地围绕“主题活动”根据实际,将地域特色、特色项目、特色文化融入各地活动中,形成各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活动体系。紧贴儿童青少年实际特点和需求,积极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和载体,坚持体教融合、卫教体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各部门、各领域资源融合,形成开展主题活动的强大合力。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体育则是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最积极、最有效的方式。要从青少年抓起,从基础做起,探索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之路。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