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运会赛场上,射击运动员杨倩成为“顶流”——场上场下,从射落金牌到大口喝水再到没戴小黄鸭发饰,她的一举一动都能引发关注热潮。究其原因,除了东京奥运会以及十四运会赛场上的突出表现,还与她清华大学在校生的“学生运动员”身份有关。
不止杨倩,田径女子800米决赛赛场上来自合肥十一中高二11班的“体育委员”桂如意;击剑赛场上一边代表俱乐部出战一边要完成网课作业的宋玥;岩壁上灵动自如,喜欢壁球、单簧管,立志成为医生的14岁上海攀岩全运会冠军杨立豪;代表湖南队出战U19女篮比赛的长沙雅礼中学女篮队伍……他们的存在,是体教融合之花绚丽绽放的最好见证。
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了八大方面37项举措,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顶层设计。
除了代表湖南出战的长沙雅礼中学女篮,时隔38年再次闯入全运会女排决赛阶段的山西女排青年队,也是由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女子排球队组成,全队平均年龄仅有16.9岁,是本届全运会决赛阶段唯一的中学生女排队伍。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改革力度。2018年开展了青少年体育U系列赛事改革探索,通过建立不同年龄阶段相互衔接、覆盖大多数奥运项目和部分非奥运项目的全国青少年U系列竞赛体系,初步形成了公平、开放、面向全体青少年的竞赛制度。同时探索改革全国青年运动会。2019年8月山西举行了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二青会对项目设置、单位参赛、办赛理念等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将于2023年合并开展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体育、教育两家将真正在全国最高的青少年竞技平台上交流、拥抱。散布在全国各地的2000多所各级各类体校,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仅以举重奥运会冠军、在十四运会上超两项世界纪录的石智勇的母校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为例,为冲破“体校招生难”的壁垒,该校依托浙江省重点中学——鄞江中学的教学资源,建立了体教结合的特殊合作模式。学校的文化教学,包括师资、教学场馆、教学设施、教学活动以及配套的教学经费由鄞江中学承担,教学经费纳入到鄞州区教育局年度预算,教师队伍的培养、业余学习和教学规划纳入鄞江中学教育体系;学校的业余训练,包括训练场馆、训练设施、训练竞赛、行政后勤管理则由体校负责。近年来,宁波二少体初中毕业生除向上输送到优秀运动队之外,100%直升入鄞江中学重竞技特色班;高考录取率持续稳定在80%以上,近5年共有73名学生考入了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全国高等院校。
毗邻的宁波二少体和鄞江中学之间,被一座名为“连心”的桥梁连接,而这正是体教融合的现在和未来。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