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存世的《太极拳论》最早文本为清代李亦畬手抄本。李亦畬,名经纶,字亦畬,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广平府永年县望族出身。昆仲四人,亦畬居长。咸丰三年(1853年),李亦畬年二十余,始从母舅武禹襄习拳术。武禹襄,名河清,号廉泉,字禹襄,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生于直隶广平府城。禹襄长兄武澄清,次兄武汝清,皆进士出身。关于武禹襄习艺经历,其外甥李亦畬在该谱中的《太极拳小序》有所记述,据称:同乡杨禄禅赴河南怀庆府温县陈家沟从陈长兴学艺,返里后,示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
约在清光绪辛巳年(1881年)前后,李亦畬将武禹襄所传给他的拳谱文论及李本人所作,合在一起,手抄三份,一份自行藏存,一份交胞弟李承纶(启轩),还有一份授门人郝和(为真)。李亦畬有二子,长宝廉,次宝让,“自藏本”在亦畬逝后由次子宝让(逊之)保存,李宝让传弟子姚继祖,姚继祖晚年转交李旭藩(李宝让孙、李池荫子),今已难见。“启轩本”传其子李宝琛,李宝琛传子李福荫,李福荫在民国时期据所藏“启轩本”重新编排,并征求时在山西太原工作的李亦畬长孙李槐荫(李宝廉子)同意,集巨资于1935年在太原石印,免费分赠同好。一版之后无资再版,李福荫此后在任职的永年县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学油印多次,远近凡索取者均予之,《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和武禹襄、李亦畬拳论由此日渐广为人知。经李福荫重新编排的印本题名《李氏太极拳谱》,在当时有关太极拳著作中也称之为“廉让堂本太极拳谱”。“廉让堂”是李亦畬家的堂号,而李启轩家的堂号则为“积善堂”,实际李亦畬的三个抄本均应称为“廉让堂本”,只是启轩存本内容最早公布于世,当时即称此为“廉让堂本”。不幸的是“启轩本”于全面抗战时期彻底毁于兵燹。“郝和本”由郝为真传子郝月如,郝月如传子郝少如,后由郝少如弟子上海王慕吟保管。至于武禹襄本人的拳论手稿,据说与“自藏本”一起传递,是否依然存世,尚不知情。
李亦畬三份抄本文字内容略有出入。其中,“自藏本”封面题《太极拳论》,题名下有两行小字:“后附小序并五字诀。”封面右下方署“亦畬珍藏”。“郝和本”封面则题《王宗岳太极拳论》,题名下有两行小字:“后附小序并五字诀。”封面右下方署“郝和珍藏”。“郝和本”篇目依次为:《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架》《身法》《刀法》《枪法》《十三势》《十三势行工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打手撒放》《太极拳小序》《五字诀》《撒放密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共14篇。而“自藏本”另有两篇,即李亦畬所作《打手法》和《武禹襄母舅太极拳四字不传秘诀》,共16篇。此外,《十三势架》《身法》内容,两份抄本略有不同。
据说,李亦畬在清光绪辛巳仲秋廿六日(即1881年10月18日)作《太极拳小序》的前三天,还为该谱作了一篇跋,其中讲述了该谱的来历:“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见。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者,亦非全本。自宜珍而重之,切勿轻以予人。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光绪辛巳中秋念三日,亦畬氏书。”这篇跋文首先公开于唐豪1937年出版的《行健斋随笔》,唐豪在将此跋文引录后写道:“亦畬手写谱,见存太极拳家郝少如处,徐哲东已录入其行将出版之《太极拳考信录》中。”在徐震(哲东)《太极拳考信录》的“李亦畬遗著说第二”中也确有该跋文载录。然而,该跋在目前已知的“自藏本”原文、“郝和本”影印件以及脱胎于“启轩本”的《李氏太极拳谱》中均未见,令人不解。因此,尚无法确认该跋的真实性。
该谱排列规整,在《打手要言》篇末署“禹襄武氏并识”,《太极拳小序》篇末署“光绪辛巳仲秋念六日亦畬氏谨识”。由此似可以这两篇分界,《打手要言》《打手歌》《打手撒放》三篇为武禹襄本人补入之作,《太极拳小序》《五字诀》《撒放密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及《打手法》和《武禹襄母舅太极拳四字不传秘诀》6篇则为李亦畬增补。
至于《打手要言》前面的部分,即《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或《太极拳论》)、《十三势架》《身法》《刀法》《枪法》《十三势》《十三势行工歌诀》,尽管很可能都是武禹襄传给李亦畬的,但可能均非武禹襄手笔。除了《太极拳论》署名“王宗岳”外,其余几篇到底作者为谁,出于一人之手,还是“兼积诸家讲论”,也不可考。另外,“山右王宗岳”最早仅见于“郝和本”(“启轩本”可能也有)而“自藏本”却无,此人是真人还是假托,也是未解之谜。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被视为直接言称“太极拳”的最早文献。尽管杨禄禅和武禹襄分别与河南怀庆府温县陈家沟和赵堡之间具有传承关系,但他们早年所习练之技似均不称为“太极拳”,传说杨禄禅早年学回的拳技被称为“化拳”或“绵拳”,而武禹襄所习拳技之名,有可能是他所传拳谱中言称的“十三势”或“长拳”,也有可能与此无关。不过,最终都随着《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而冠以“太极拳”之称。
李亦畬所传《太极拳论》以正式印刷形式公之于世,即李福荫据家传“启轩本”石印、油印的《李氏太极拳谱》。因该本重新编次并加入其他内容,已无法得见“启轩本”原貌。顾留馨在1982年出版的《太极拳术》一书中,则影印公布了“郝和本”全部内容,并附姚继祖提供的“自藏本”中的武禹襄《四字不传秘诀》一篇。2016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王宗岳太极拳论》(二水居士校注)再次将“郝和本”全部影印,更为清晰,可一睹全貌。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