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减脂健身需求在春节假期结束后集中释放,健身房也在复工后迅速迎来客流小高峰。在北京和上海,许多健身机构的操课迅速恢复满员状态,一些健身房里的器械甚至出现了排队等待使用的情况。就在健身市场呈现回暖趋势时,烟台、合肥、杭州等地近期却出现连锁健身房“闭店”事件,许多健身“持卡人”将行程由锻炼改为维权。
一边是大众不断释放的健身消费需求;另一边却是健身房频现“闭店潮”。癸卯兔年的健身服务行业,在这样一对矛盾中开场。聚焦这一现象,两位健身行业从业者畅谈了心中所想。
健身教练贾洋洋认为,这是健身市场重塑商业逻辑的结果。在他看来,健身房采取预付费模式撑起看似繁荣的市场,但其承担的风险也更高,“其实消费者办卡的钱并不是健身房的资产,而是健身房的负债,预付费模式不断推高健身机构负债率。”传统健身房依靠卖卡获得的现金流进行运转,形成以销售为驱动的运营模式,“当健身教练要背着沉重的业绩压力时,他们怎么能专心课程,做好服务?”贾洋洋说。
在长春管理一家健身房的熊毅也关注了近期行业发生的动荡,他认为,目前市场上许多健身房的分工和取酬方式存在逻辑矛盾。私教课是健身房收入的主要来源,私教的教练大多扛着沉重的销售任务,一方面容易导致教练员不能专注教学本身,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客户与教练之间产生矛盾的几率;团课是健身房的基础课,这一部分教练工作趋于服务型,取酬定级方式容易让教练员懈怠、不思进取。“消费者第一次走进健身房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的可能是冲动消费,有的可能是奔着招牌,但健身房留住客户,更重要是拼服务。”
熊毅坦言,传统的取酬机制和销售驱动的模式影响了许多健身教练的水平发挥,进而影响了健身房的客户续约率。现在健身市场很多消费者对办理长期卡出现抵触心理,健身房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当那些“两年卡”“三年卡”到期了,这些健身房的经营将面临严峻挑战。“过去三年,商业健身行业在疫情冲击下发展速度趋缓,一些健身房的现金流压力已经到极限。”
在正视行业发展现状的同时,贾洋洋和熊毅都对健身行业发展前景抱有信心。“健身市场能拓展的空间很广,一直是体育产业领域的热门赛道,这一点从近两年资本对健身行业的关注与投入就能体现,健身和健康是未来一段时间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熊毅通过社群推广获得的反馈也感受到大众对这方面的需要不是减弱而是增强,“新一代消费者健康认知和运动审美在提升,这为健身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贾洋洋认为,互联网健身平台进驻和“云”健身方式的兴起将为行业开辟新的增长点。近几年来,采取次卡、月卡、季卡等短期付费模式的新式健身房崭露头角,多家互联网健身平台进驻健身赛道后推出了一批“轻量级”健身房。“这些新式健身房提升了新用户的尝鲜意愿,也降低了老用户的复购门槛,同时,重课时费分成的收入模式倒逼健身教练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促进用户复购、提升自身收入。希望这能促进健身房行业由传统的‘销售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变。”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