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校长邢向钊坚定地执行“每个学生的体育”,在他的校园,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球衣,都有上场的机会;在江西南昌,校长罗英在体育课上倾注心血,坚持和孩子们一起运动,成为他们心中的体育榜样;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校长马海军试图以体育为突破口,让学生沉浸于雪上运动的欢乐……这是三个校长把体育正能量传递给学生的故事。他们希望学生在运动中享受快乐、体会挫折,获得真正的成长。
有一群人,探索树人新答案
在温暖的南方,深圳市坪山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深圳坪外”)的数学老师曾金荣有个“发现”:学校的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皮肤大多很黑——那是一种均匀健康的黑黝色。这一点在几名转学过来的女孩身上最为明显——“原本皮肤很白,现在却黑了”。
“怎么会不黑呢?”曾金荣说,转学之后,这些向来对运动无感的女孩子喜欢上了踢足球。以前,她们是默默坐在球场边的观众,现在却常常主动地跑到教练跟前说“教练,我想上场”!
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喜欢在阳光下奔跑,也很爱笑,天真的脸上挂着大大的笑容,那是发自内心的笑。这种笑容很容易在篮球、足球联赛上捕捉。深圳坪外有4296名学生,一共组成了198支篮球队、198支足球队。更准确地说,在这里,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篮球队和足球队,每个班级既有男队,也有女队,孩子们对比赛的参与率为100%。
“每个学生的体育”,这是邢向钊的理想。这位55岁仍每天坚持晨跑的校长最喜欢看到他的孩子们沉浸在运动的喜悦里。
一路向北。在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高新校区(以下简称“南师附小”),全校4000多名小学生的书包里都藏着这场教育试验的钥匙:一根跳绳。
48岁的罗英是南师附小的校长,个子高挑,一头利落短发。这些年来,她致力于“以体树人”。从一根跳绳开始,她还提出“五色体育”——田径是运动的基础,属于底色;排球、足球、篮球是主色,由学生们自行根据兴趣选择;团操是一种特色;传统的舞龙舞狮成为一大亮色;甚至在绘画课上,还能从画中窥见学生对运动的期待和想象,这是一种润色。
每天上午8点半,全校大课间活动,塑胶跑道上,罗英带着学生和老师跑步。放学后还有年级大课间,这个时候,罗英就站在4000多名师生的最前头,领头做拉拉操、手鼓操和羽毛球操。
即便在偏远的西北小县城,关于体育树人的追寻,也没有停下。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当冬季来临,皑皑白雪会覆盖这里的山头。40岁的马海军,是凉城县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凉城二小”)的校长。他因地制宜,将与雪相关的运动规划进小学课程——高山滑雪、轮滑和软式曲棍球都是凉城二小的特色。不仅如此,这里的每个老师每天都要上一堂体育课,跑步、打球或者骑自行车。
于是,在西北的土地上,“以体树人”的教育理念有了最生动的场面——白茫茫的雪地上,学生们穿着大红色的校服溜冰穿梭,或者从雪场轨道中飞跃而下。
童年过好了,一生都治愈
2015年,马海军到凉城二小当校长,学生都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孩子们压力很大,应该增加兴趣培养。”马海军产生了一个模糊的想法,“童年过好了,一生都治愈。”
他决定以体育为突破口,但没有任何经验。2005年,马海军从师范学校毕业,一直在高中教物理,他只能从零学起,除了看书学习还去外面的学校参观、学习。
改变谈何容易?特别是人的观念,不只学生、家长,马海军还要面对有多年教龄的老师。他们担心这般教学会不会耽误教学进度?马海军抽出经费,让教研组长到各地学习,“最好的东西不是重复机械劳动,而是举一反三。”这些年下来,在凉城县,二小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多年来,他获得了乌兰察布市义务教育先进个人、法治教育先进个人、乌兰察布市优秀校长。
在深圳坪外,邢向钊开始他的体育改革时,也受到了许多质疑。这位不拘一格的校长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学校发起跟体育相关的创新尝试。其实,体育正是邢向钊在接手这所学校时,最寄予厚望的学科,发展“森林式体育”也是他认为能够快速改变学校面貌的一种方式。所谓“森林式体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参加运动。2018年,邢向钊刚到深圳坪外担任校长时,这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了大部分,学生们普遍成绩不佳,缺乏自信。当时的条件下,邢向钊相信,体育会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这是让变化发生最快,同时变化成本最低的方式。
他的第一项计划是在坪外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要做到每天一节体育课,全校至少需要35名体育老师,老师人数不够怎么办?出现问题解决问题,邢向钊千方百计“挤”出编制后,学校拥有了一支高学历的体育教师团队。当孩子们有了专业的篮球、足球老师,他们就能真正学会一项运动;当他们学会一项运动,他们就能建立自己的队伍;当他们建立起队伍,他们就有了比赛的热情;当他们开始比赛,他们的身心都包裹在运动带来的愉悦中。继而,热爱体育的孩子们不光在体质上,在学习成绩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