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球爱好者对于张娟这个名字不会陌生,她是中国网球的一张名片。WTA官方日前对中国首位也是迄今唯一的女子金牌主裁张娟进行了采访。张娟回顾了自己裁判生涯的发展之路,讲述了自己如何在WTA裁判培养计划中协助年轻的中国裁判。
资料图
去过很多地方,执裁过重大比赛,张娟一度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或将标志着自己裁判生涯的结束。当时张娟已经入行7年,以这样光荣的方式收尾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能参与奥运会已经真的让我感到非常开心,尤其是又在北京举办,我还奢求什么呢?”张娟说,“当时觉得执裁比赛只是我的爱好,很难把它当成自己的职业。因为那时我已经30岁了,也许是时候安定下来了,去找一份‘正经’的工作。”然而接下来的12年里,这位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不仅把裁判变成了自己的职业,也在该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随着网球运动在亚洲的不断发展,作为WTA主裁团队核心成员之一的张娟在赛场内外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北京最早的几片硬地球场就在张娟从小住的单元楼附近,她9岁开始接触网球,被当地的一名教练选中参加免费入门课程。2001年,张娟在儿时好友王玉瑾的建议下考取了裁判资格证。两人通过这项运动结识,也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能和好友一起继续留在网球圈并延续她们的友谊。在中国网球协会和亚洲网球协会的帮助下,张娟2002年在曼谷参加国际网联二级裁判员培训,考核通过后获得白牌主裁资格,自此踏上了外出执裁的道路。
在2004年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之后,张娟的职业生涯轨迹很快发生了改变。包括她在内的一小批人被选中参加ITF国际网联奥运裁判培养发展计划,在奥运到来之前的几年里接受专门的培训。“他们选了10个人左右,为我们提供申请到大满贯执法的机会。通过执法最高级别的网球比赛,为奥运积累经验。”张娟介绍,“我非常幸运,在拿到白牌两年之后就入选裁判培养发展计划。那时我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可以去世界各地旅行,这也帮助我练习了英语。”
最终,张娟在北京奥运的裁判团队里担任裁判组长助理。她负责在近50位中国官员和国际团队之间进行协调和所需的翻译工作,尽量确保他们在场内外的需求得到满足。
那时张娟已经获得了铜牌主裁的资格,她2006年在多哈参加ITF三级裁判员培训时通过考核,当时她并不知道这份工作会有怎样的前景。“那时我觉得考到铜牌已经很厉害了,因为在亚洲没有多少人会把裁判当成职业。”张娟表示,“为了达到这个级别,你需要去世界各地执法积累经验,参与ATP、WTA和大满贯赛事。我已经去过了四大满贯和一些WTA的比赛,也有幸参与北京奥运会,这已经超乎了我的想象。”
2008年底,张娟晋升为银牌主裁,这个惊喜也为她打开了新的大门。2010年到2012年,她成为ITF、ATP和WTA联合裁判培养团队的一员,这为她提供了更多在国外重要赛事中担任主裁的机会。“这对我来说是另一个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挑战。”张娟说,“WTA给了我去欧洲执法的机会,让我能够看到更多高水平的网球比赛。这完全不同于我以往的经历,不仅是比赛的水平,赛事的各种配置都不一样。用当地语言报分,和来自不同国家的裁判和球童一起工作,同时有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和适应。”
2012赛季过后,张娟晋升为金牌主裁,她和赛事监督陈述是WTA仅有的两位来自中国的顶级裁判。自那以后,张娟成为了巡回赛主裁团队的一员。她每年平均有26周外出执法,在国内更是扮演着双重角色。作为WTA所有中国赛事的固定主裁,她还负责协助年轻的中国裁判,这也是WTA裁判培养计划之一。“我会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有时在比赛期间举办一些教学课和培训班,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评估。”张娟表示,“我觉得对他们来说,和我沟通交流、彼此分享经验可能更容易一些,因为我们之间不存在语言障碍。如果他们有问题,我会尽量帮助他们,因为他们在职业生涯初期可能遇到和我当时一样的困难。”
同时张娟表示:“和我入行的时候相比,现在中国举办的职业赛事多了很多。每年都有亚洲赛季,从去年开始WTA年终总决赛也落户深圳。这归功于那些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的中国选手们和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对网球运动发展的大力支持。如今机会越来越多,每年也有很多优秀的网球裁判来到中国执法,这或许会激励更多的人尝试网球裁判的工作。”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