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体育文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华体育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带动更多人爱国爱党、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国上下引发强烈共鸣,这为包括体育文化在内的体育各领域指明了方向,吹响了进军号角。
“体育文化工作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领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应提升站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体育学院期刊部主任、教授孙淑慧表示,所有体育人备受鼓舞,新时代的伟大变革让人心潮澎湃。“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而‘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需要各种力量的涌动与迸发,体育的作用更为独特。”
作为体育文化人,孙淑慧见证了十年来体育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育人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精彩纷呈的开闭幕式、一流的场馆设施、严谨专业的赛事组织、温馨周到的服务及体育健儿的精彩表现,赢得参赛各方一致好评……这些极好地印证了体育在展示和塑造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独特价值。”
走过非凡十年,前进的动力必将更加强大。孙淑慧指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要提升对体育文化内涵的认识,树立体育大文化观,要认识到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支撑,还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深挖体育特别是中国体育独特的文化内涵,使中国体育进一步成为展示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平台和窗口。
同时,要进一步做强体育文化工作。“俗语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体育文化工作要充分发挥作用,自身先要‘硬’要‘强’。”孙淑慧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文化在我国体育领域的地位不断得到增强,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但对标二十大的新要求,还有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孙淑慧表示,未来体育文化还需要在三个方面继续着墨:一是要将体育文化建设融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体育文化应是融通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的工作,无论是群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均应深挖体育的文化内涵,均应重视文化建设,以‘文化’作为支撑和纽带,才能更好地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孙淑慧说。二是要增强体育文化对青年一代的吸引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体育工作同样要关注青年问题。孙淑慧表示:“我们既要引导青年一代积极、阳光,也要‘理解’他们,要在体育文化的表达上,如体育明星形象的塑造上、相关文化产品的产出上,要创新手段,要注重‘话术’,使青年一代能乐于接受。”三是要深挖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孙淑慧看来,“精神”和“文化”紧密结合,甚至可以说是高度融合的两个概念,谈及中国的体育文化建设,大家立刻联想到的是中华体育精神。她表示:“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文化的根本表现和宝贵财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对标二十大报告要求,孙淑慧表示:“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弘扬和传承中华体育精神是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她认为需要在形成具有创新价值的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表达上努力,“要融入时代内涵,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的精髓性和标志性元素,加强对中国体育的文化阐释。提炼和展示出中国体育的独特精神标识,形成较为清晰的文化表述,增强对青少年一代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同时要注重形成融通中外的话语表达,厚植中华体育精神。”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