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探索契合时代发展的路径。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外贸相关利好政策,“中国体育用品智造”逐渐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但目前企业的国际化布局依然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聚焦企业出海遇到的痛点,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启动了全球市场的考察走访行动,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促进国际合作引进来。
“经过行业调研发现,近年来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凭借相对庞大的人口基数、年轻化的体育消费群体以及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目标。”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当前市场发展趋势,联合会通过组织海外展会、考察走访活动等举措,促进产业互补,加强友好经贸往来,希望打造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精准触达东南亚国家乃至更大范围海外专业买家的快速通道。去年在雅加达举行2024中国体博会(印尼)—东盟展,通过个性化市场推广服务及一对一商务咨询和市场分析服务,有效帮扶企业拓展业务订单。
为进一步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新空间,联合会日前组建考察团,带领健身器材、运动地材以及时尚运动行业共9家民营企业相关负责人前往印度尼西亚、越南,与当地政府部门、地方商会、经销商、产业园、运动俱乐部等开展交流,了解体育用品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挖掘双方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合作潜力。“此次考察走访进一步加深了体育用品企业与印尼、越南体育行业各界的相互了解,为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深入交流与实地探访,考察团不仅获得宝贵的第一手市场资料,还就企业出海遇到的现实问题与相关机构进行交流,共寻破题之道。
考察团在与印尼国家体育委员会代表交流中得知,目前印尼需要维修改建的场馆有1.6万个,全年组织的各类赛事对于体育用品及体育场馆建设等有很大需求,借助此次互动交流能深入了解企业的产品,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印尼迷你足球协会计划在38个省、500多座城市兴建比赛场地,在场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协会希望能与联合会及各类相关体育用品企业建立联系并达成合作。结合现有的训练场设计图,企业家们就该项目场地设施建设构想及运营模式展开交流讨论,剖析潜在合作空间。同时,考察团调研发现,印尼市场的健身器材品牌多样且数量充足,健身市场的氛围和热度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多位企业家与印尼健身器材经销商及健身房运营方代表探讨了在健身器材供应、健身房运营管理、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机会。
作为东南亚市场迅速崛起的新星,越南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活力。考察团的企业家们与当地协会、企业负责人深入探讨越南体育用品市场的现状与前景,对当地市场的竞争格局、消费习惯、政策法规等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越南工商会胡志明分会相关负责人在介绍越南体育用品市场现状和需求后表示,虽然胡志明市的体育制造业在羽毛球、足球、轮滑鞋等产品领域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生产端的国际分工中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态势,但良性竞争能推动体育用品市场繁荣发展。中国企业在技术、品牌、供应链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可以与越南本土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2024年,中国体育用品出口交出增速6.77%的答卷,全年出口额达283.96亿美元,展现了中国制造的韧性。但在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体育用品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增多。对此,联合会相关负责人给出两点建议。第一,尚未出海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要考虑如何用全球化布局将贸易保护主义影响降到最低。面对全球变局,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已经到了必须主动寻求改变、迎接挑战的时间节点,要主动适应新的全球产业格局及投资贸易规则给外贸市场带来的新变化和规律。第二,正在出海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要为当地市场创造更多价值,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企业独有的创业精神和商业气质。“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已经逐步形成规模化的集群优势和完整体系的生产优势,面对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我们应该坚定走出去的全球化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格局和国际视野,去调动全球制造端和供应链资源为己所用,并为当地市场创造更多价值,尽快融入和适应不同区域市场的本土化、本地化政策。”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