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部分家长一度有一种错误观点,把“戴眼镜”和“学习好”联系在一起,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才戴眼镜”。这个判断标准无疑是错的,无论何时,都不应该用是否近视来判断孩子有没有努力学习,而造成近视的原因,很可能是孩子们花费在户外活动上的时间不足,以及用眼习惯不正确等。
自2018年《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发布以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近视低龄化突出、高度近视学生比例较高等问题。据国家卫健委通报,2020年,近10%的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其中幼儿园中6岁儿童高度近视率达1.5%。
青少年近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眼部病症,特别是伴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当代青少年近视率节节攀升,戴眼镜的年龄也越来越小。但除电子设备外,许多其他造成青少年近视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如户外运动不足、用眼方式错误等。
↑资料图
户外运动可防控近视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喜欢户外活动的孩子,更不容易发生近视。研究发现,户外活动对未近视儿童的保护作用更明显,对延缓尚未近视儿童的眼轴增长具有更明显的作用,这提示人们在没有发生近视的幼儿园及低年级孩子中增多户外活动非常必要。与户外活动相比,室内活动并不能明显起到预防儿童近视的效果。因此,户外、阳光下的运动能起到更好的近视预防效果。家长应该主动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让他们“目”浴阳光。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良表示,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健身体,还可以促进眼睛的发育。李良说:“在运动的过程中,很多肌肉和骨骼系统都被激活,提高了血流速度,尤其是提高眼部脉络膜的血流速度,为视网膜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同时也将更多的营养物质运送到眼部,促进视神经的发育。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眼睛还处于不断发育过程中,体育锻炼可以给眼部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促进眼睛的发育。”
李良建议青少年要多进行户外活动,可以多尝试一些小球运动、爬山或放风筝等,有利于锻炼眼部肌肉,缓解视疲劳。学校应当鼓励孩子在课间时间走出教室,在户外进行运动,放松紧张的眼睛。体育课、活动课等时间也应当尽量在光线充足的户外环境中进行。同时,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运动,比如让孩子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进行快走,不仅锻炼体质,还可以预防近视。
普及科学用眼知识
为普及科学用眼知识,增强学生的护眼意识,养成科学用眼习惯,全国多省市也开展了多场近视防控知识讲座。
河南商丘市中医院疾控科科长兼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卫生健康副校长陈阵日前就带领医院眼科专业人员走进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为该校六年级学生举行了一场以“近视防控”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河南商丘市中医院院眼科主任杨慧在讲座中首先向同学们强调了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重要意义,之后重点围绕青少年近视的分类、形成原因、危害等问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图片一一进行了讲解,并从用眼习惯、日常保健、运动饮食等不同方面指导大家科学合理用眼、保护视力。
在贵州兴义,向阳路小学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在线上为家长和学生举办了一堂富有教育意义的近视防控护眼主题知识讲座。向阳路小学副校长张岚作为主讲,介绍了中国目前青少年儿童的视力状况,并结合精心制作的课件,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话语,把正确、科学的近视防控知识、爱眼护眼知识、日常护理方法传输给师生和家长,提醒学生和家长眼健康的重要性和近视的严重危害性,增强爱眼护眼意识,叮嘱家长及时关注了解孩子的近视情况并做好督促、防控,加强用眼卫生的监督与视力矫治,并呼吁学生和家长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亲友,与学校共同搭建起近视防控护眼的第一道屏障。
此前,上海也在家长公益课堂上邀请专家就如何运动预防近视进行了讲解。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幼儿体育分会会长陆大江表示,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并且对已近视者尤其是假性近视者的视力水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特别是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对于防控近视的作用尤为显著。“因为球类的运动速度快、方向变化多,需要参与者的眼睛密切注视球类的运动轨迹以做出正确判断,对眼睛屈光度的调节、睫状肌的收缩等都能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能有效预防视力水平的下降。”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