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对标更高水平夯实青少年体育根基 坚持“1233”总体思路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2-05-09    作者:顾宁

“以深化体教融合为主线,围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两大任务,巩固和拓展学校、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三大阵地,构建和完善健康促进、青训、竞赛三大体系。”日前举行的2022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上,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围绕和坚持“1233”的总体思路。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查缺补漏,不断丰富完善,持续深化改革,持续推动实施,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007.jpg

体校是体育部门的重要阵地,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人才摇篮,巩固加强体校建设十分重要。在刚刚结束的两个奥运会中,东京奥运会获得奖牌的114名运动员中,有113名有过各级各类体校培养经历;北京冬奥会获得前8名运动员共有49人,其中42人为基层体校输送,4人由体校和社会俱乐部共同培养。事实证明,各级各类体校依然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阵地。在深化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发展壮大社会体育俱乐部,还是引导学校积极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都是正确的改革方向,但是深化改革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牢牢把握体校这个主阵地,抓好自身建设,争取政策支持,破解发展难题。

006.jpg

具体而言,首先要提高体校办学质量,抓好文化教育。其二要充分发挥体校作用,提倡开门办学。体校要主动融入社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作出更多贡献,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和体校的综合价值,这也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应有之义。其三要转变体校培养模式,提高训练质量。要以提高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质量为核心,精心选材,科学训练。要循序渐进加强基础体能训练,鼓励开展多项、兼项训练。

008.jpg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三大重要阵地之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疫情的持续影响为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支持发展和监督管理俱乐部是总局需要担起的责任。2021年,体育总局先后印发《关于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体育培训的意见》等文件,针对体育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标准,规范培训行为,提供政策保障,推动了行业监管力量的加强。

009.jpg

今年,一方面要加快推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本要求》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指导各地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认证和星级评定,研究制定青少年体能训练指导原则,完善课外体育培训行为,配合教育部门加强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治理。另一方面也聚焦“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快速增长的课后体育服务需求,联合教育部和发改委等部门出台政策,推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校“双进”校园,丰富课后体育服务的项目和形式,助力提高学校体育质量的同时,也推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更好更快发展。

同时,要推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今年,总局还将组织开展新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工作。要通过授牌充分发挥基地的标杆和引领作用,带动体校提高办学积极性和办学质量,逐步构建学校、体校和社会体育俱乐部三大阵地相互支撑、同向发力,国家级基地、中心(协会)单项基地、地方级基地层次清晰、各有侧重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引领各级各类体校健康有序发展。

010.jpg

在青少年训练竞赛体系的完善中,首先要紧紧围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这一目标,从打造完整的青训体系的角度,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来进行考虑和设计,搭建和完善各项目青少年赛事体系。比如,今年联合教育部推出了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打破参赛壁垒和限制,鼓励体校、学校、俱乐部、社会青训机构报名参赛,通过高水平的赛事发现、选拔更多的优秀人才。不久前,总局印发了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公开组竞赛规程总则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一些创新思路,基础小项对标奥运会进行设置,保证奥运项目全覆盖,提升小项结合不同项目特点,可能会增设一些“赛中赛”,或设置相近小项混合赛、混合全能赛、专项体能或专项技术赛等,通过赛事引领青训体系不断改革完善。

其次,要继续组织好“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围绕“增强健身意识、覆盖孩子身边、突出亲子参与、增强活动黏性”等方面,努力将活动办进学校、办在社区,办到孩子身边,在疫情期间,积极组织开展线上健身活动,实现活动全天候的“身边可及”。加大亲子体育活动组织力度,引导让父母成为孩子体育健身路上的第一位教练,让更多青少年享受运动乐趣,养成运动习惯。

此外,要继续推动体教融合工作深入发展。《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动实施一年多来,各地深入贯彻,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创造了很多好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新思路。要深入研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政策体系,从拓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阵地的角度,加强调研,开展与高校的合作试点,推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国家队和省队的有机衔接,在有条件的高校探索开展国家集训队或青年集训队的试点工作,整合各方资源,做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这篇大文章。要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后备人才成长通道。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