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通知》,从标准、政策、方向、方法、落实诸方面,提出了新时期老年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明确要求。在河南省三门峡市这个人口不足200万人的豫西小市,近年来,老年人体育场地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截至2020年,全市各级各类体育场地达2800多个,体育场地面积500余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平方米以上,其中可供老年人使用的场地约占总面积的80%左右。“成绩的取得是因为紧紧抓住了场地建设的‘牛鼻子’。”三门峡市老体协副主席赵轶榜说。
全市布“一盘棋”
赵轶榜表示,城区体育设施若要新建、新增,则受规划所限,周期也较长。于是采用改建场地、补建设施、增建功能的办法,实现适老化体育运动场地的较快增长;农村村边、路边、沟边、水边等边角地多,辟为体育健身场地,用地较为灵活,即提倡以新建、自建为主。
同时,创建“经费奖补”模式,把上级有限的场地建设投资作为引导资金,把当地适当比例的配套资金到位,作为“奖补经费”拨付的前置条件,促进当地政府、社会和群众自筹的老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多元投资模式的形成,为下活老年体育场地建设“一盘棋”注入活力和动力。
城区谋“入规划”
场地设施建设的大计仅仅靠老体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多方联动、多部门配合方能实现,特别是需要规划、建设等部门的支持。三门峡市体育局积极协调发改委、住建局等各相关单位,将新建小区的老年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规划。
入规划后,三门峡市城市社区几乎所有新建居民小区,均按要求专门规划建设了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场地,并配备了数量足够、形式多样的健身器材,使小区居民特别是有健身需求的老年人能够不出小区就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极大地满足了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健身需求。
农村靠“巧统筹”
赵轶榜表示,场地设施建设不仅在城市社区必不可少,在广大农村更是显得必要和迫切。三门峡市老体协确立了城市(城区)、农村“两手抓”“一个也不能少”的总体思路,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广开门路,八方纳财,因地制宜兴建适合本地老年人的健身场地,涌现出了一批化废为宝、慷慨解囊的先进典型。
灵宝市上屯村的村民何学文,个人出资40余万元,为村里修建文体广场,其间拉土运石,填沟筑坎,将荒沟废地清改整修为健身广场,并添置健身器材方便父老乡亲锻炼身体,受到了村民的称赞。
灵宝市还采取扶持和服务两条腿走路的方法,选定18个行政村作为示范点,创建农村老年门球活动中心,为每个示范点各投资5万-10万元修建门球场一块,配备4000元门球活动器材一套,再投资10000元,修建健身路径一条,场地建设迅速打开局面。
场地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三门峡老体协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协调统筹,牵线搭桥,在民办的义马市春天幼儿园,挂牌建立“老年人体育健身基地”,为一天两次到该园接送孩子的老人们解决了锻炼场所的难题,对引入社会力量,为老年体育健身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