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校园足球特色校与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共生发展研究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2-09-15    作者:张辉

目前关于校园足球的研究,多立足于体育学视角,本研究从共生理论的生物学视角出发,分析校园足球特色校与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的共生发展现状,总结两个共生单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校园足球特色校与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的共生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微信截图_20220915090754.png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共生系统包括四个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共生单元主要指校园足球特色校和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是共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构成的主体和基本元素。共生界面是共生系统中两个或多个共生单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输送的途径和渠道,是促进共生单元及共生关系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两个共生单元间的共生界面主要指足球教学、训练及竞赛。共生环境是指共生单元中能够促进或者阻碍其以特定方式在共生系统中发挥固定作用的因素。当前影响共生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共生模式是两个不同的共生单元之间根据一定的外在共生环境及内在需求最终所形成的对于自身能量交换需求比较适合的行为模式,依据共生理论,对于共生关系之间的能量变化情况将共生模式分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四种。寄生共生是共生关系的初级阶段,在寄生共生模式中,共生单元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寄生共生多发生在校园足球开展的初始阶段,虽然对校园足球发展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共生模式随着内部共生单元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双方关联度的提高,共生关系会逐渐变化,因此寄生共生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共生模式。偏利共生是只有一个共生单元在相互作用中获利,而另一方在这一过程中一无所获的共生关系。偏利共生模式对于两个共生单元的发展和共生关系的长期稳定是不利的,因此随着共生关系的不断变化,偏利共生也不适应我国校园足球共生发展。互惠共生又分为非对称性的互惠共生和对称性的互惠共生模式,在第一阶段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能量分配的不对称,校园足球特色校与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获得利益是不对等的,因此双方的共生也是不稳定的。对称性的互惠共生模式中,共生单元通过共生产生新的能量,能量的分配呈现着对称性的特征,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自己应得的能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凝聚力,促进共生关系的有序发展,这是一种理想的、稳定的、可持续的共生模式。想要实现互惠共生,首先要保障共生的持续性和连续性。

共生单元间的共生关系会随着外部环境以及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目前我国校园足球特色校与业余足球俱乐部的共生关系正处于交界的位置,从间歇共生关系向连续共生关系转化。提高校园足球特色校与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的互识,增加共生单元间的沟通渠道,使双方透明度更高,提高双方在基本属性、教学内容与目标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能够促进双方的共生发展。

在我国校园足球特色校与业余足球俱乐部这对共生关系中,两个共生单元产生物质能量交换的共生界面主要是通过教学、训练及竞赛。增加共生界面的稳定是维持共生关系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上,培养足球教师教练员共同体,设立一体化目标,达到学校体育教师与俱乐部教练员的互补。训练上,多种训练方式相结合,维持学生参与足球训练的稳定性、延续性。竞赛上,增加校内足球联赛,保障学生参与度;提高校外联赛参与数量。这些举措可以进一步促进校园足球与业余足球俱乐部之间形成更多的交流。

当前我国校园足球特色校与业余足球俱乐部的共生关系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对于双方共生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应改善社会环境,协调政策环境。首先要配合响应政府及地方教体局的相关政策,其次还要提高外界对校园足球的了解、减少负面影响、提高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等。

校园足球特色校与业余足球俱乐部这对共生关系的共生模式是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并且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随着共生关系的不断稳定发展,我国校园足球特色校与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两者间的能量分配将不断趋于均衡和对等。对称性的互惠共生才是校园足球特色校与业余足球俱乐部共生的最佳模式,因此,要建立校园足球特色校与业余足球俱乐部的互动统合机制,发挥业余足球俱乐部的专业优势和校园足球特色校在全面性、普遍性上的优势,促进双方在共生关系中协调发展,使双方的共生发展水平达到一致,这也是双方共生关系模式发展的最终目的。(沈阳体育学院教授 张辉)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