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新课标下体育课怎么上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2-09-22    作者:顾宁 刘昕彤 冯蕾 李金霞 王子纯 轧学超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秋季学期正式施行。体育提升至总课时的10%至11%,仅次于语文和数学。其中明确提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0922-体育课1.png

走班上课让体育项目更丰富

“我们学校的选项走班课从201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青岛嘉峪关学校王钦呈介绍说,学校新学期严格执行新课标里要求的大单元教学,每个单元16至18节课,最后会有3至4节课进行赛事学习和考核。同时,开设体育选项走班课,各年级的特色项目通过体教融合选聘优质俱乐部的教练员走进课堂实行‘双师’授课,三点半到五点半实行课后体育特色托管,不断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之前因疫情不能混班上课,下周开始俱乐部教练员可以进入校园,选项走班课也将陆续开启。”王钦呈说。据了解,该校选项走班课的项目有篮球、足球、趣味田径、网球和排球,1至6年级按照“技能链”每个年级一个特色项目,一年级跳绳、二年级武术、三年级帆船、四年级游泳、五年级足球、六年级篮球,力争让学生在小学生涯至少掌握6项运动技能。

王钦呈介绍,学校创新采用“双师”授课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进的社会体育资源分3个层面:一是引进篮球、趣味田径、网球等5门体育“选项走班”课程;二是引进足球、棒垒球、健美操、轮滑、田径、花样跳绳、高尔夫等10门体育社团课程;三是引进帆船、击剑、游泳、武术等6个体育项目进校园课程,以特色课程引领体育教学,创新体教融合评价机制,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成为体教融合的受益者。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教会、勤练、常赛”,青岛嘉峪关学校特色项目(如篮球、足球)每学期会安排2-3项全员参与的校级比赛。六年级三班滕季州很喜欢参加学校的各项体育比赛,擅长篮球的他说:“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有运动会,还会有足球、篮球比赛,我觉得比赛可以让我们更有坚持运动的斗志和决心,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0922-体育课2.png

优选体育大餐让学生学有所长

“不仅能开足体育课,上下午还有网球创意大课间、体育社团课,学校充满了体育元素。增加了39门特色课程,学生有充分的运动选择。有了优选体育大餐,孩子们的兴趣可高了。”温州市龙湾区第一小学的学生家长说。

据温州市龙湾区第一小学校长王青云介绍,按照新课标要求,学校严格按照课时标准开足各年级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三到六年级每周三节,每天上午、下午还有各半个小时的大课间活动,确保每天学生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课后服务管理阶段也增加了运动特长和兴趣的体育社团课程,保证学生充分享受运动乐趣。

“课堂教学为主导、体育社团是辅助、校园竞赛为依托。”王青云说,“‘教会’是体育课堂的基本目标,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勤练’是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根本手段,为了夯实课堂学习成果,提高学生运动实效,我们在课后服务阶段和大课间活动上下工夫。从学生兴趣出发,丰富课间操内容,创编了网球特色的网球操,有效增强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向网未来》创意大课间,是全体师生最期待的运动时刻。同时,校长、正副班主任同时参与到课间操的锻炼中,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做表率,着力营造全员运动的健康氛围。此外,还有田径运动会、学校体育节、亲子运动会、校园吉尼斯三大行动的系列竞技赛事,给学生提供竞技的平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在保量的基础上如何做到保质,师资是最重要因素。为了弥补在编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向社会招聘网球、足球、田径、游泳专业特长老师,充实体育教师队伍,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王青云说:“这些老师参与学校的所有体育教学事务,还担任班级的副班主任,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确保了体育活动的高效开展。”据龙湾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龙湾不断深化体教融合,探索出学校社团和体育协会的结对模式,除鼓励青少年俱乐部、体育协会进校园外,还积极输送体育专业教练充实学校社团师资,解决学校难题,开创一条大社会办大体育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0922-体育课3.png

特色体育课让孩子更有兴趣

日前,在杭州市余杭区海辰小学的体育课上,举行了首届“了不起的爸爸”篮球赛。爸爸们用实际行动向场下的孩子传递着体育精神。

校方老师介绍:“‘了不起的爸爸’篮球赛是学校星爸星妈成长营项目的‘运动家’体育新课程内容之一。旨在充分调动爸爸们的积极性,每个班级成立‘了不起的爸爸篮球队’,开展班级联谊赛,让爸爸们上场比赛,孩子们充当拉拉队,为班级加油呐喊,为爸爸鼓掌喝彩,中场休息时段让各班有特长的孩子进行才艺展示。”

学生家长方舒说:“通过体育课新式活动,能更好地增进家长之间的交流,增强亲子感情,培养孩子们的班级体荣誉感。许多爸爸再忙也会克服困难,来陪孩子上一节有意义的体育课。通过爸爸们场上的热血拼搏,孩子们可以感受阳刚之气,培养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阳光之美。通过秀才艺,张扬孩子个性,培养孩子兴趣。通过比赛输赢,教育孩子能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提高抗挫力。”

在新课标下,不少学校都将体育课上出了新花样新高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开设了帆船课程。孩子们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驾驶帆船飞速前进,别提多带劲了。学校老师介绍:“今年学校课后服务开设了100多个项目,其中体育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各项球类运动都开全了,还开设了定向越野、飞盘、抖空竹等体育项目,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帆船班有低学段也有高学段,一年级的学生就可以报名。不少高年级学生都是连续报名,他们特别喜欢这项水上运动。”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课后服务时间,体育社团课程更加丰富了。在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二小学,学生们的体育课和体育社团开设了武术、体适能、滑板、轮滑、独轮车、跑酷等运动项目。学校老师介绍:“这些社团的老师一部分是校内老师,也有一部分是校外专业教练,借助‘体教融合’,让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走进学校。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体育学科,体育社团有了更多丰富精彩的运动项目,格外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0922-体育课5.png

体育教学优化升级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在新版课程标准发布后,更新体育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评价,加强组织课内外训练和体育竞赛。

锚定“教会”,让体育在课堂教学中生根。纬五路第二小学副校长李小辉介绍,为让学生完整掌握了解一项运动技能,学校积极尝试探索实施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拓展教学资源,注重情境创设,进行线上+线下双路径实施过程性评价。

以篮球为例,学校大单元教学把篮球项目的技能教学设计成不少于18课时的连续单元教学,从球感练习到上篮投篮,从单人技能到多人配合,从对抗训练到分组比赛,让学生对一个体育项目有完整学习和体验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会让学生观看所学体育项目的比赛视频,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如“青蛙跳荷叶”“老鹰捉小鸡”“穿越隧道”等,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锻炼体能,提升技能。

学校还依据体育教师所带班级多、学生多的特点,采用了“线上+线下”双路径评价模式。“线下评价”主要依托体育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学习、练习、比赛的表现,进行客观、有针对性的反馈评价。“线上评价”则是依托钉钉群,对学生阶段性的训练成果进行反馈、点评。学生将自己的课堂所学,经过练习后,录制成小视频,教师进行“在线评价”。

聚焦“勤练”,让体育在常态练习中积淀。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较为充足的运动时间,保证练有实效。学校充分利用每天下午的阳光大课间,开展“篮球大课间”“足球大课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运动技能。

学校体育组设计了一套涵盖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家庭运动手册”,从锻炼项目的推荐指南、技能练习的评价标准到每日锻炼的自评记录,全方位科学化地鼓励、指导学生在家坚持技能的练习、体能的提高。“体育课+大课间+家庭运动”,力争达到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体育运动负荷。

搭建平台,让体育在竞赛中升华。李小辉介绍,在体育教学中,每节体育课都设计了游戏或竞赛环节,包含了对抗游戏、技能竞赛和团队比赛等形式。此外,学校结合体育特色,搭建了三大赛事平台。“暖娃杯”班级篮球联赛和家长篮球联赛、“校长杯”足球班级联赛、全员趣味运动会每年定期举行,逐步形成了赛程规范精细化、全员辐射进阶化、学生参与自主化、精准定位课程化的联赛风格。

0922-体育课4.png

体适能课程助学生全面提高   

新学期,伴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施行,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的体育课有了新变化。体育与健康相关课程从原来的每周三节调整到了每周五节,新增设了充满乐趣又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的体适能课程,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爱上了体育运动。

在江滨实验小学课堂上,体育教师将部分学生进行分组,相互练习接抛球。而在不远处的操场,还有一些学生正在进行绕桩和障碍接力赛跑,运动氛围十分火热。江滨实验小学学生郝锦颜说:“我现在越来越期待上体育课了。体能增强了,对我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江滨实验小学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体育教育工作,曾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在这学期之前,为丰富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内容,江滨实验小学就面向三年级学生开设了体能训练营,教学内容涉及排球、篮球等,为学生锻炼身体、磨炼意志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次“升级版”的体适能课程,主要是为了锻炼孩子的体能和适应性,进行力量训练、手脚协调能力训练、反应能力训练等。

本学期,江滨实验小学还会将足球教育与体适能课程相结合,给孩子们更多接触球类运动的机会,也让学生参与运动的方式更多样。同时,学校还引入了先进器材,让体育锻炼更加科学有效。江滨实验小学体育老师李正介绍:“目前,我校不仅将足球作为一项比赛项目来进行,还将足球融入孩子的日常锻炼,包括通过融合体适能训练的方式方法,把跑、跳、投全部综合在一起,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协调能力、思维能力、爆发力等,也让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得到很大提升。”江滨实验小学副校长糜晓俊表示,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全面发展。他说:“我们学校面对新课改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对校内开展的体育运动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在社团活动中,引入了羽毛球、足球、篮球、街舞、花样跳绳等项目,最终目的是让全体师生逐步养成校内锻炼一小时、校外锻炼一小时的习惯。”

0922-体育课6.png

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

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小学操场上,正在进行新学期的第一堂体育课。学生们正在学习舞龙,两条“神龙”左右摇摆,一会儿舞出八字龙,一会儿摆出游龙、龙舟等造型,引得学生们掌声连连。

新学期,《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实施,体育课提升至总课时的10%至11%,仅次于语文和数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南京市中山小学不仅在体育课程上加入民俗元素,进行创新改革,还在课后体育兴趣活动中增加了“舞龙”社团,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以前在校外才能见到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大大增加了孩子在校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舞龙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虽然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很有难度,不仅动作方面需要一气呵成,同时对学生的体力也是不小的考验。学生沈子轩说:“舞龙看着好玩儿,但是真正舞起来还是很累的,每一节龙身都有好几斤,龙头更是重达五斤,悬空舞着好几斤的龙……一节体育课下来,每次都是汗流浃背。”

“以前参与舞龙的大都是男生,现在学校开设了舞龙课程,我的女儿也有机会来体验一下。”学生家长孟春隆告诉记者,“通过接触舞龙运动,女儿对体育课提高了兴趣,现在,孩子已经掌握了舞龙的技巧,不仅达到了体育课的健身效果,而且在参与舞龙运动中增强了团队意识。”

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课相结合是该校的一大特色,在学生中广受好评。舞龙运动走进体育课堂,是南京中山小学对体育教学的一次创新,学生们在体育课中感受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别样乐趣。体育教师高珊说,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升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培养孩子终身锻炼的意识,后期还会将中国传统武术、长拳、五禽戏等逐渐带到体育课堂中来。

接触舞龙运动后,不少学生表示,学习舞龙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希望学校以后能够多开设类似有趣的体育课程。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