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代表团各项目中夺牌总数第三多的是跆拳道。”了解到2025年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代表团的奖牌分布情况后,两位在品势项目和竞技项目分别夺金运动员宋浩福、郭浩玥和教练刘雨青、张舒既欣喜,又感慨。
还能更好的参赛成绩
从两年前在巴西共获得6金1银1铜,成为中国中学生代表团中夺牌数量第二多的队伍。到如今以6金2银2铜(品势项目4金2银、竞技项目2金2铜)创造历史最佳战绩,张舒介绍,队伍集合完毕后的磨合时间只有一周多,运动员们几乎都是首次踏上海外赛场,各组别也几乎都是“遭遇战”,“选拔赛结束,我们开始通过线下交流、经验分享、视频分析等方式了解运动员特点,并结合他国选手的个人能力针对性搭建了技战术框架。基于此前多次带领中学生运动员参与国际比赛的经验和平常与多国教练员的联系,我尽可能多地了解了其它参赛国家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和比赛风格,帮助队伍实现了想要的结果。”
除了竞技项目教练员的工作,张舒还身兼领队职务,他笑言:“这届的小运动员们最听话,孩子们很好地克服了时差、温差、饮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部分项目未能夺金确有遗憾。品势项目的教练刘雨青提到:“抽到的动作套路‘金刚’对重心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登场的女生手长、腿长、个子高,不如个子相对矮的运动员控制得更稳定。首次参加国际大赛的他们又特别渴望冠军,这种心态反而导致了技术的失误。”张舒认为:金牌赢在稳定的发挥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其它孩子在临场执行战术、排除外界干扰等能力仍需提高,“负于巴西的比赛让人意外,一是对方参赛人数多,一个大项带了二三十人甚至报满,二是选手水平提升快。但咱们用9个人夺了6金共计10块奖牌,夺金比极高。”
强身健体也涵养品性
刘雨青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跆拳道品势亚军、首届品势世界杯锦标赛的品势冠军,在向教练员转型的过程中,她关注着青少年进行品势训练后的变化——运动员先要精准记忆每个套路中对应动作的顺序和细节,再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耐力、记忆力和自律性,对动作倾注时间与心血实质是通过体育来变得更耐心、更自律。“心态方面的提升更重要,浩福的搭档相对紧张,但在现场能尽快调整,及时主动与我沟通问题,对比她此前内向的性格和容易产生较大浮动的心态,这是很大的提高。”
张舒随后分享了跆拳道融入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典型案例:2012年至今,南京民办育英外国语学校将跆拳道作为体育特色,至今已培养6位世界冠军和大批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创编的两套应用于大课间的跆拳道操已被南京市教育局推广到全市中小学,跆拳道课也从校本课程升格为常规课程,每班每周一节,全校学生参与到了跆拳道的学习。
“项目在国内发展时间久,群众认知度高、受众覆盖面广、教培队伍专业化等因素助力孩子们强意志、健身心、出成绩。”两位教练表示,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在国际赛场的竞技水平稳中有升,运动员心怀祖国的使命感、为国争光的荣誉感令人难忘,“本届U15中夏会,夺冠的运动员在现场高举国旗绕场跑圈,还会和其它国家运动员交换礼品。没夺冠的孩子们看到后,或激动或羡慕,都表示下次一定要赢回来。希望这种情绪、压力能变成他们对自己的期许、动力。”
跆拳道让人生更精彩
来自重庆市朝阳中学的宋浩福今年14岁,练习跆拳道五年的他在本届U15中夏会上获得了传统品势得男子个人冠军和混双冠军。谈起与跆拳道的结缘,宋浩福坦言是因为从小性格非常内向且在学校常被欺负,“开始系统学习后,不仅有了强壮的身体,还因为与教练、队友的沟通让我有了更多表达的机会,慢慢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
多年来,品势训练带给宋浩福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品格,如今两枚金牌在手,他说:“刚打完选拔赛的时候感觉夺金不在预料范围内,但跟刘教练训练的两个月让我越来越自信,除了技术,还有心态的调控。现在我能平和地面对欺负过我的人,也结交了更多朋友,有了面对事情不惧怕、面对困难敢战胜的能力。”
同为14岁的郭浩玥来自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因在上小学时感觉其它小朋友系道带的样子非常帅气,6岁的她报名参加了跆拳道社团。回顾在塞尔维亚的夺金全程,她自豪地表示:“这次拿了女子47公斤级的冠军,对手实力不算很强,没有遇到太多困难或意料之外的状况。张教练除了给我做心理疏导,还做了充分的比赛预案,这让我放松很多。”
对于回国后的规划,两名首次代表国家在海外赛场夺金的运动员各有不同:郭浩玥想进入专业队并在未来计划主打49公斤级的比赛,“我拿过2024年全国中学生跆拳道比赛的冠军、2024年全国少年赛锦标赛的亚军和北京市多个比赛的冠军,把一个特长做好就算难能可贵了。”宋浩福则表示:“不管是通过参加更多更高级别的比赛尝试进入专业队,还是此后几年坚持训练,凭借品势特长考入国内的大学或出国留学,跆拳道让我在未来能有更好的人生。”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