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贵州榕江孕育的“村超”在太行山麓掀起热潮——2025“村超”全国赛(河北赛区)暨保定市足球超级联赛在阜平县职教中心足球场启幕。这场始于黔东南苗岭侗寨的乡村足球赛,历经三年蜕变,已从田间地头的草根比赛,成长为驱动地方经济、文化、生态协同发展的“超级引擎”。当晚,3万多名球迷将看台化作红色海洋,太行山与苗岭的夜色同时被点亮。
两地是“基因级”的契合
阜平与贵州榕江的邂逅,始于一场跨越千里的“县情对话”。两县均曾是深度贫困地区,阜平地处太行山腹地,曾因交通闭塞、产业薄弱长期发展受限;榕江则深居苗岭,直至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如今,两地不约而同选择以足球赛事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全局。
“阜平与榕江的相似性,远不止于地理标签。”保定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两地均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阜平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榕江则在革命历史中留下诸多红色足迹;均面临产业升级困境,却也坐拥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阜平大枣、硒鸽与榕江糯米、葛根粉形成南北呼应;更关键的是,两地均培育了扎实的群众足球基础,阜平乡村足球的氛围更为炽热,“我们村连60岁的老支书都当过守门员。”一位来自骆驼湾村的村民自豪的说。
这种“基因级”的契合,让贵州山呷呷集团选择将全国赛首个北方赛区落地阜平。“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场地,更是一个能承载‘体育+文旅+农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集团董事长欧阳章伟表示,阜平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为村超模式本土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土壤。
红土地上演非遗嘉年华
开幕当晚,阜平职教中心足球场成为文化交融的磁场。开幕式上,河北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以标准正步护送国旗入场,22个县市区代表队高举非遗、特产、人文等元素标识牌——平阳大鼓、罗峪擎歌等文化符号格外惹眼,随后的抗日模范根据地方阵、乡村振兴展示方阵、美食方阵等接连亮相,集中展示了阜平县的红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和丰富的文旅资源。
火炬传递环节,保定籍奥运冠军钱红与保定、阜平“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代表、贵州村超代表等共同完成传递。当主火炬点燃时,全场欢呼雷动。
现场,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与侗族大歌团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童声与天籁交织,更传递着民族团结的深情。
文化交融不止于仪式。现场设置的非遗展演区,除了本地的平阳大鼓、罗峪擎歌、方太口背歌等非遗项目轮番上演,还邀请了榕江美食、侗族大歌等贵州特色文化进行展示,让观众大饱眼福同时,还增设观众美食投喂互动环节,形成一场味觉上的“文化互鉴”。
“这比单纯看球有意思多了。”来自定州的球迷王先生举着刚做好的驴肉火烧说,“幸好来得早,不然就吃不上了。”据了解,赛场周边打造了500米长的美食街,数百个摊位,集中展销保定特色小吃与阜平农家美食,如阜平八大碗、铁锅炖鱼、钢丝面、黑盐勾花馍、锅贴饼子、烧饼、年糕等。保定阜平百川居驴肉火烧摊位前排起了长队,老板罗晓敏说,开餐也就两个小时,已经卖出去200多个火烧了。
阜平算的是本“长远账”
除了赛事本身,阜平更关注的是“流量变现”。赛事期间,保定阜平积极搭建“体文旅商农”多业态融合场景,推出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免费游、折扣游等优惠政策,组织美食节、农特产品展等展销和促销费等活动。“以前游客来阜平只看红色景点,现在看完球赛还要带点硒鸽和苹果走。”一位农特产品展区的负责人说,公司为此次赛事特别设计了礼盒,将大枣、苹果、香菇酱组合销售,首日销量超预期。
保定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罗鸣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天来了3万多观众,非常火爆。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办了高端国际国内赛事682场,吸引观众200余万人,特别是京津的观众达到了40%,拉动综合消费20亿元左右。我们复刻的不是一场球赛,而是一条用体育精神串联红色文化、非遗传承与产业振兴的创新之路。今后,我们会精心策划包装每一个赛事环节,真正地聚人气、聚流量,做足、做强赛事经济的文章。”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