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革新者和教育家,在1916至1927年间出任过北京大学校长,也曾担任过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在其任北大校长期间,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学术上秉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快速使北京大学发展成为学术气息浓厚的高等学府。著名美国教育家杜威在高度评价蔡元培任北大校长的这段经历时说:“将世界各国大学校长进行比较,如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他们当中, 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能领导一所大学对民族和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蔡元培先生心系国内教育事业,一生留下了许多教育著述,为我国教育界奉献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对于蔡元培的学识人品,毛泽东曾用“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八个字对他进行高度评价。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中,体育教育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他提出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理念虽距今已有百年,仍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当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进行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教育理念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可以理解早年蔡元培生活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经历对他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蔡元培并非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家中长辈们经商居多,他晚年在香港与友人长谈时回忆道:“自六叔以前,祖传无读书登科之人。”他的父亲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重视,在蔡元培虚龄6岁时开始让他接受整整10年的私塾教育,期间主要学习科举考试的内容如识字、儒家经典和八股文等,17岁考取秀才。在私塾读书期间的这段经历令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利弊有深切体会,这对他后来接触到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倡导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旧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屡遭西方列强欺辱,多以割地赔款终结。虽有一批觉醒的有识之士本着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胸怀和眼光努力探索当时中国发展之路,从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维新等,但并没有使中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身在其中的蔡元培深刻认识到“民智已下矣、民德已衰矣,民力已困矣”是当时中国积弱积贫的原因。要救国,就必先新民,要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培养现代新人,否则的话,救亡图存只能是一句空话。基于这样的认识加之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蔡元毅然辞官回到家乡“主持教育,以启发民智”,开始实践他教育救国的理念。“吾人苟切实从教育着手,未尝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是他教育救国主张的深刻反映。之后,蔡元培自筹经费出国留学,使他得以从更深的层次理解和体验西方的文化文明,并用一种平等客观的角度看待中外教育。经过众多丰富经历,身为清末进士,又多次留学欧美的蔡元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世界观教育、美育主义在内的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也”。
蔡元培认为通过对旧式教育的改造,重建国民人格,才能“救亡图存”,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1917年1月在爱国女学校的演说中,蔡元培说到,“欲副爱国之名称,其精神不在提倡革命,而在养成完全之人格。”他认为国民没有完全的人格,想实现国家富强昌盛非但达不到,而且国家还有衰亡的忧患。在阐述德智体三者关系时,把体育放在三育的首位来看待,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
二、“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内涵
(一)完全人格的理解
第一,完全人格在于个性与群性的统一。在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中,他认为“以人为本位,不以社会的需要而强加给人以任何负担,以完全人格为本位,不得以社会的通性而限制人。”基于这种认识,他将新教育的目的确立为达到个性和群性的协调发展,认为“盖群性与个性的发展,相反而适以相成,是今日之完全人格,亦即新世界教育之标准也。”并把个性与群性两者全面发展提升到国家层面的高度来看待,“吾今敢确切答复曰:此后国家之生存,必须全体国民同时具备两面之资格而后可”,今后的教育家要找到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既能使个性得到张扬,又能使满足社会、国家发展要求的共性得到发展。第二,完全人格在于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蔡元培深知国人体魄不振的“东亚病夫”形象,是旧式的中国教育追求的“大部分重在后脑的记忆”而对“训练全身的教育,从来不大讲究”造成的。以至于不读书不接受教育的人身体还能壮实一些,读书人的身体状况反倒很差,这与西方的教育理念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他认为教育出现偏重心理而忽视生理的偏颇取向是不对的,应该重视身体发展,但也应该注意不能矫枉过正,不能出现“偏重生理一方面,而于心理一方面均漠视之”的清况。因此,蔡元培结合他在欧洲学习时的经历,看到西洋教育既有体操发展全身的力量,又有图画和各种游戏,练习耳、目、手、脚的各种能力等,认为塑造健全国民更应该注重全身心的教育,必须要重视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二者不可偏颇。
(二)体育是完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第一,健全的精神必宿于健全的身体。“凡吾人身体与精神,均含一种潜势力,随外围之环境而发达。”蔡元培认为体育运动对于教育人培养人的作用很大很有实效,既可以增强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人形成优秀的意志品质,又可以调理情绪情感,在“凡人精神抑郁之时,触物感事,无一当意。”身体与精神是共存的,作为物质存在的身体当然是抽象的精神的家园,二者既共生共存,又相互促进。当然,身体是前提和根本。第二,体育在于合于生理。蔡元培主张“体育者,循生理上自然发达之趋势”,体育不应该是单调重复训练机械动作,更不应该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体育运动主要在于通过游戏教育人培养人,要因人而异并把握好运动的度,既不能使身体出现运动不足而懈怠,又不能出现过激运动从而损伤身体。认为“体育是要发达学生的身体,振作学生的精神,并不是只在赌赛跑跳或开运动会博得名誉体面上头”,如果仅仅是因为荣誉、面子等事去练习体育,体育也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因此,在合乎生理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非常重要。第三,体育与德育相互促进。当时蔡元培认为体育是塑造完全人格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且把体育放在德智体的第一位,充分说明其对体育的理解是独特且又深刻的,与今天已经得到共识的体育对于促进人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如态度、情感、意志、价值观等的发展有大的作用前后呼应。在体育与德育的关系上,蔡元培认为有“两本”,一是“体育为本”说明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这一点蔡元培在留德期间撰写的《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就明确写道“凡德道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此观点与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认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的看法一致。另一个是“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因此体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三、“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对于当代大学体育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完全人格
当下学生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但是身体素质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身体发育及体质健康下降的状况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当代学生所处的环境竞争相当激烈,青年学生的情感丰富,内心敏感细致,内向性格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苦闷、孤独、自卑等情绪,这使得他们要有正确的成败观和更加强大的抗挫折能力与心态来处理好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关系。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是孤独症、压抑症、沮丧症、恐惧症、忧虑症和冷漠症等病态人格的高发人群。一些学生出现心理不适、心理变态、精神病,甚至自杀行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体育运动可以进行干预,引导学大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使其感到心情畅快、愉悦轻松,增强他们在成败得失面前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认识到正确面对顺境和逆境、成功和挫败,鼓励他们克服不良心理,促使大学生在逆境中坚强成长。此外,体育锻炼也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打破交流壁垒,有效改善性格内向学生的交流障碍。因此,应该积极大力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完全人格。
(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以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锻炼的开展不能仅靠强制力量和行政手段,创造积极的体育锻炼风气才是重点。与教授学生体育锻炼的技巧相比,建设与弘扬校园体育运动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更为重要,因为文化往往能打动其内心,改变其理念,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际生活中,不少学生仅因为一些项目“看上去太难、太累”望而却步,往往错失了克艰克难、酣畅淋漓后的的精彩体验,实为遗憾。选择体育课,也大都倾向能在体育馆等室内开设的项目,能够亲近阳关和空气的室外项目选择不多。这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于体育锻炼价值的真正认识和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还没有养成,结果会出现校园里体育锻炼的怪现象,即“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运动场上经常运动的总是熟悉的群体,不爱好运动的则很难在校园里看到他们在运动场上的身影。举行学校田径运动会时,就是开幕式的时候还是人头攒动,而正式比赛的时候运动员裁判员真比观众多。蔡元培当年就曾经倡导鼓励普通学生积极参加运动会,不主张运动会仅是少数选手的表演舞台,可以说就是一种价值取向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而“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无疑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理念。
(三)教会大学生科学运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际工作中既要教会大学生学会和掌握某一些运动技能与方法,又要让他们懂得运动的科学原理和基本知识,不但要学会运动,而且要会科学地运动。蔡元培当时的一些观点仍然值得借鉴,一是认为学生群体身体条件本来就存在差别,体育要遵循他们身体生理的差异来进行,运动过度则会有伤身体。二是认为运动选手也要均衡发展,不能因为单纯从事一项运动而在生理上偏重某部分循环重复演练而影响全身的协调发展。三是要正确对待竞技性运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尊重别人,在心理上要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理性。蔡元培对于体育的认识启示我们在实际体育工作中要从身、心、群几方面考虑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真正学会科学运动。(吴昊 北京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博士 研究生导师)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