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体育组织作为关键力量,持续推动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加强对基层体育人才的宣传激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举办了“奋进新征程 运动促健康”2024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暨活力体育组织征集活动,以及2024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线上初评、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综合评定,结果近日揭晓。本版对遴选出的具有公信力、引领力和传播力的50名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50个活力体育组织和20个优秀组织单位,50个有故事、有品质、有温度的优秀案例进行全面展示,选树典型引领示范,鼓励更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
王毅君:搭建健身健康桥梁
今年62岁的王毅君是内蒙古自治区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作为鄂尔多斯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带头人,他践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责任,打造了“鄂尔多斯徒步”微信公众号,共撰写全民健身类文章1500多篇,平台点击量超50万人次,利用公众平台搭建了健身健康宣传教育的桥梁和纽带。
鄂尔多斯市徒步协会成立10年来,组织培养起健步团队14个,发展会员近2000人,组织活动300场以上,直接参加活动人数15万人次以上。协会打造了“走遍鄂尔多斯”“走进新年”“情迷库布沙漠穿越大会”“伊克敖包九重阳节徒步登高大会”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同时,协会将健身徒步融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形成特色鲜明的健康主题活动。“健身徒步”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品牌项目。
王毅君不仅是自治区星级体育指导员,也是一名关心服务社会生活的志愿者。他带领协会组织了“敬老月公益行”“红十字公益行”“国家扶贫日健步走”“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活动”“行在脚下,善在心中”等健康公益行动,积极参与义务植树、禁毒、环保、节水、义务献血等志愿服务,在鄂尔多斯市“万朵鲜花送身边活雷锋”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中被百姓推荐为身边的“活雷锋”,彰显了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风采。
吴国盛:体育公益践初心
在广东体育界,有这样一个人,他以跆拳道为桥梁,连接起无数人的健身梦想,以公益为纽带,传递着体育精神与社会温暖。作为广东佛山市顺德跆拳道协会会长,吴国盛还身兼国际级跆拳道裁判员、国家体育职业技能鉴定跆拳道考评员及培训师等多项工作,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深耕跆拳道推广与大众健身服务领域,成就斐然。
自2001年起,吴国盛便活跃在广州、清远、佛山等地,组织开展一系列跆拳道推广活动,通过免费体验课程,让大众感受跆拳道的魅力,激发人们对这项运动的兴趣。在活动现场,吴国盛从一招一式的基本动作,到庄重严肃的跆拳道礼仪,耐心指导每一位学员,力求让他们都能领悟跆拳道的精髓。
2006年,吴国盛在顺德开启了一场为期半年的跆拳道公益培训班,专门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免费授课。他深知这些孩子在健身资源获取上的困境,希望借助跆拳道帮助他们强健体魄,更在训练中树立自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除了深入基层普及,吴国盛还积极通过大型活动提升跆拳道的影响力。从2012年起,他在广东四会国防教育基地举办跆拳道夏令营,每次为期两周,累计吸引全省近500名青少年参与,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跆拳道学习与成长空间。吴国盛还大力推动跆拳道进校园,在多所中小学开展定期课程与课外活动,超万名学生因此接触并掌握了这项运动,校园也成为跆拳道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自身专业成长的同时,吴国盛不忘带动行业发展。自2009年起,他在佛山开设多期跆拳道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助力超千名当地跆拳道教练提升教学能力,帮助他们获得国家专业认证,为跆拳道事业培育了大批专业人才。
在公益道路上,吴国盛同样步履不停。2016年,他成立仁龙慈善基金,通过义卖、演出、募捐等形式筹集爱心款,为当地低收入家庭送去援助与温暖。
吴国盛用二十多年的坚持与付出,在跆拳道推广与公益服务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成为广东体育界的一张闪亮名片,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体育事业,共享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
“七彩”志愿服务队“添彩”居民健康
在重庆永川兴南路社区,有一支充满活力与热情的“七彩”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
“七彩”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汇聚了社区内的运动技术骨干、体育爱好者及热心的社会人士,自2017年起,每月开展一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全民健身的理念,为社区的和谐与发展贡献力量。
服务队下设党员先锋、文体、青年、巾帼、小星星、太极拳、应急全民救援7支队伍,共有志愿者800余人,为社区5682户15862名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每天早晚间,太极拳队和社区文艺队带领居民开展“坝坝舞”等锻炼活动。每周二上午进行广场舞、健身操、八段锦等排练。每逢春节、妇女节、劳动节、重阳节等节日,服务队会邀请区级部门及辖区单位职工和群众开展体育趣味活动,包括踢毽、跳绳、夹弹珠等项目,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七彩”服务队以社区健身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少年之家、科普教学点、妇女儿童之家等为平台,每月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在周末、重要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分别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七彩假期 情暖童心”暑期公益托管全民健身服务活动、关爱“一老一小”“社区青春行动”七彩志愿服务等活动,提升基层建设与社区服务水平,增强群众的身体素质。
各健身点由社区党委指导各文艺队队长、居民小组长和党小组长共同自治管理,由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队长牵头,场地由社区志愿者每天负责打扫,健身器材由居民小组业委会管理监管,免费向群众开放。各健身点定期组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与文化体育活动,建立活动记录和活动档案,每月由社区组织检查开展情况,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作用。
目前,志愿服务的开展使得辖区10000多名群众受益,丰富了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群的业余生活。“七彩”服务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服务队将继续依托小区网格横向对接联系机制,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提升全民健身基层建设与社区服务水平,促进居民和谐,解决民生问题,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志愿服务绘就健康生活新画卷
近年来,“体育大超市 健康海安行”志愿服务活动成效显著,已经成为江苏海安市民健康生活的有力支撑。
自2018年起,江苏省海安市教育体育局建立了健身体育服务平台,并组建了健身体育志愿服务队,依托全区域2000多个健身服务点和各区镇社区活动中心,每月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支由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达人等200多名骨干组成的队伍,深入机关、学校、企业、敬老院、村组,通过“点单”“派单”的创新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百姓健身需求,让健身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服务队着力打造多个特色品牌活动,从舞龙、健身花鼓进校园,到快乐田间操、律动工间操、康乐健身操,再到针对困难家庭儿童的微爱健童项目,丰富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选择。截至目前,已开展区县级示范健身服务活动50多场,不仅提升了市民的身体素质,还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为保障活动持续开展,海安市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和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制度,与多部门协同合作,将项目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体彩公益金的惠民作用。同时,一系列志愿者招募、考核、奖励制度的建立,确保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高质量。
在提升志愿者专业能力方面,服务队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并每月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志愿骨干8000多人次,培养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百人。在数字化时代,服务队还积极拓展线上服务,与当地融媒体合作,制作健身讲座和视频教程,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健身指导,扩大了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据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体育大超市 健康海安行”志愿服务为海安全域115个健身点配送安装户外成套健身器械1067件,捐赠小型健身器材3250件,免费体质监测27860人次,公益培训29700多人次,惠及全市60余万人。
如今,海安市健身体育志愿服务队正在进一步挖掘网络平台功能,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向智能化、集成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继续为市民的健康生活添砖加瓦。
活力体育组织
湖北省体育舞蹈运动协会 党建引领促发展
建设有湖北特色体育舞蹈运动事业,团结全省体育舞蹈工作者及爱好者,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促进项目水平提高,推动体育舞蹈运动发展,离不开湖北省体育舞蹈运动协会从1992年开始的耕耘协作。
为积极推广体育舞蹈运动,推动人民健康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湖北省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重要文件学习,以学习作为解决体育舞蹈事业发展中遇到困难的重要武器,协会党员积极向湖北省社体中心党支部靠拢,坚决做到上级要求同步落实、党建活动同步开展、赛事活动提前备案,真正做到将党的领导融入协会发展的全过程,把党的活动开展到协会的各项业务中,持续开展了“聚力助学兴教·助力乡村振兴”公益活动、“重温红色记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红色教育活动、“送服务下基层”党建结对共建等特色党建活动,切实加强对协会人员的思想教育,做到促进会建、服务民建、加强自建。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活动需求,协会积极响应落实湖北省体育局各项决策部署,2024年以来,整合全省体育舞蹈俱乐部资源,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省级体育舞蹈赛事活动,积极参与、承办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体育舞蹈赛事活动十余场,同时组队参加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
近年来,协会每年在全省各地开展公益教学10至20站,积极举办公益夏令营等活动,坚持带领全省高水平教师、省队队员走入偏远的乡镇、山区俱乐部为俱乐部骨干、教师、员工和学生提供免费教学,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培训等活动,送学于民、送教于民、送考于民、送证于民,将全民健身推广到更多群众身边。
宜昌市户外运动与探险协会 守住运动安全生命线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户外运动与探险协会脚踏实地做好基层志愿服务,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协会自成立以来,凭借出色的志愿服务和户外应急救援服务屡获嘉奖,包括宜昌市西陵区见义勇为先进集体、宜昌市“喜迎二十大宜昌志愿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项目一等奖、宜昌市应急管理局颁发的“应急抢险救援先进集体”、宜昌市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重要奖项。此外,协会还荣获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应急救援类金奖、宜昌市第三届“军创杯”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充分展示了协会在志愿服务和应急救援领域的专业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在各类户外赛事中,宜昌市户外运动与探险协会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协会为四届分乡大王岩登山挑战赛提供了裁判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百余人次的支持,确保了赛事的顺利进行。在首届三峡168赛事中,30余名熟悉地形和线路的志愿者为参赛运动员提供了安全保障工作,展现了协会在户外赛事保障方面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担当。此外,协会还为宜昌市焰火晚会、省市冬泳赛事、省市龙舟赛、湖北首届文旅桨板比赛、马拉松比赛等赛事提供了应急救援保障工作,为参赛者和观众的安全保驾护航。
自2010年起,宜昌市户外运动与探险协会分别在湖北宜昌、浙江温州和福建福州三地举办了四届全国溪降大会,成功推广了绳索溪降和溪降救援技术,促进了户外探险技术的交流与传播,还提高了公众对户外安全的重视程度。自2011年起,协会先后在湖北宜昌、河南登封、广西凤山、浙江衢州、浙江温州、贵州贵阳等地举办了六届全国绳索交流大会,进一步推动了户外探险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宜昌市户外运动与探险协会还自发及受邀与公安、消防救援等职能部门展开联合行动,开展各类救援、打捞行动30余次,营救遇险、被困人员约50余人,彰显其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
为了提升户外群体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宜昌市户外运动与探险协会充分发挥技术骨干在户外各个领域的特长和优势,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公益的户外技能培训班。未来,协会将继续秉承“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宗旨,为推广户外探险技术、提升公众安全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