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有常住人口5850万,农村人口1784万,占总人口四分之一,实施“运动振兴乡村”,对于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地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料图片
浙江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瑶介绍,长期以来,浙江着力将体育服务于大局,并在融入大局中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体育已先后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健康浙江、美丽城镇等中心工作,为运动振兴乡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广阔的舞台。同时,自2018年起,浙江把补齐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深入推进“四提升四覆盖”工程,努力缩小城乡体育差距,打造“15分钟健身圈”。在运动振兴乡村项目设计上,浙江推出了体育小镇培育计划,鼓励各地积极申报,打造具有集聚带动效应的体育小镇。目前,浙江省有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3个、省级体育类特色小镇4个、省级运动休闲小镇19个。同时,推进体育产业项目库建设,发挥省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地开发运动休闲项目,培育“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县多品”等地域品牌,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依靠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的高度热情,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促进农村运动休闲新发展。
在运动振兴乡村方面,浙江省体育局采取了诸多举措。郑瑶介绍:“浙江将体育工作纳入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并加以推动。在全国率先开展体育现代化创建,制定实施《体育现代化村(社区)建设规范》《体育现代化乡镇(街道)建设规范》地方标准,为乡村体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此外,在省政府批准开展的‘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中,把乡镇(街道)通过体育现代化评估覆盖率作为前置条件,督促各地加强乡村体育建设。通过规划引领,在体育小镇、运动休闲基地创建中把顶层设计摆在重要的位置,推动各地将一批对体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列入了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资料图片
运动振兴乡村,补齐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公共服务短板是关键。近年来,浙江一方面强化各级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责任,用好体育现代化创建、省政府民生实事和健康浙江、对市体育工作考核等抓手,推动各级政府加快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推进体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破解体育场地不足问题。同时,推广建设百姓健身房,并引导社会力量兴建农村体育设施。郑瑶说:“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浙江出台了《浙江省体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现体育服务覆盖全省所有农村文化礼堂,补齐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短板。同时,自今年起,在浙江省推广建设1000家百姓健身房(农村677家),并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目前,浙江省已建成458个百姓健身房。”
有了好政策、好场地,更要有好的品牌赛事,为乡村聚集人气。为此,浙江出台并实施了《浙江省体育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改革构建现代化赛事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加大力度培育“一市多品牌”“一县一特色”赛事,推动体育赛事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广泛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以此打造引领性、示范性赛事活动。浙江还大力推进赛事下沉、公益活动下沉,实现活动赛事基层办,引导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让健身成为美好生活的“刚需”。
“体育不仅让乡村更具活力、更有魅力,而且让不少原本空心化的村子热闹起来。立足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把好山好水打造成天然运动场,把游客培育成了‘运动员’,动起来、留下来,乡村也因此旺了人气、聚了财气。体育让百姓生活更加美好,体育让村风更加和谐,体育还助力了农村公共服务提升。”郑瑶如是说。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新华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