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完善户外运动配套设施,加强冰雪、山地等户外运动营地及登山道、徒步道、骑行道等设施建设。
户外运动质量更优、活力更足、发展更安全,将对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起到重要作用。
“户外运动+休闲旅游”挖掘露营文化内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户外休闲、运动、旅行的方式及目的地都发生了变化,倾向于市内游、省内游、短途游,露营这种新兴的户外休闲方式也逐渐风靡,唤醒人们心中对“山系生活”的渴望,朋友圈掀起阵阵“露营风潮”。从简单的野餐到讲究品质感的精致露营,露营爱好者们试图用这种方式找寻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享受生活原本的纯粹与美好,在露天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山林间别样的趣味。与此同时,也对露营户外运动场地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秋时节,晨光与落日余晖同时映入在同一片草坪之上。上午10时,参加露营的30人团队相继自驾来到了北京昌平“轻奢记忆”露营地停车场,开启一天的露营生活。
据露营地负责人苏畅介绍:“为了倡导全民运动的核心思想,特意将营地选在离市区近、又有自然环境的位置。营地周边设置了方便自驾停车及大巴车通行的免费停车服务,餐饮区域、动物王国区域、亲子无动力儿童设施、卫生间及洗浴一体的功能设施,让团队、家庭有更好的露营体验感,还增加了水、电等配套设施。”
可容纳上百人的天幕座椅,5000多平方米草坪场地,可提供千人运动会,飞盘、非洲鼓、卡丁车等体育项目。前来体验露营的李女士说:“天幕、桌椅、茶具、水果、听着音乐享受这上午阳光的沐浴,在草地上玩飞盘、做团队体育项目及活动游戏,寓教于乐,既加强了个人体能又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大家受益匪浅,中午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烤肉大餐,饭后还不忘记喝下午茶,欣赏营地打卡美景及参观动物园,骆驼、羊驼、梅花鹿成了营地里的小‘网红’。夕阳西下,大家在落日黄昏完成了精美的合照,每个人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返程。”
该露营地在园区打造上以“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为主,增设优质的露营文化,增加了飞盘运动、足球、拔河、非洲鼓、露天电影、泡泡秀、轻音乐欣赏、品茶、围炉夜话社交、定制棒球、定制亲子趣味运动会等项目。
苏畅表示,“在活动前期,我们会有专门的服务管家提示当天的天气、出行提示和温馨提示等,还有营地的服务安全保障、增加了营地保险、营地配备医疗箱,更有紧急救援服务,让家庭以及团队更安全的体验露营生活。”
登山线路安全合理更暖心
“现在喜欢登山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喜欢在周末或天气好的时候到户外走一走,尤其在秋天,山上的景色像调色盘一样美。”登山爱好者徐峰说,近几年,可以明显感到,登山步道都是经过规划布局,路线合理、行走方便、保证安全。很多景区为了让登山新手朋友可以有更好地体验感受,会将一些初级路线的登山步道修建得更缓或加宽部分路段并增设台阶,有些还会在旁边安装扶手,方便老人和小孩。将岔路口的标志牌制作得更清晰,将景区局部地图展示在旁边,方便大家找到正确的登山线路和自己想去的景点。
除此之外,拍照和欣赏风景是很多市民选择登山的原因。徐峰说:“我已经将登山作为日常健身的方式之一,每周都要进行。有些人拍照打卡,用镜头记录下北京最美的季节,观景平台就很重要。现在很多景区都有设计观景平台,让大家不用在登山道上边拍边走,缓解了登山道的拥挤,对大家而言也更安全了。而且观景平台,还可以供大家休息调整,有小卖部和公共卫生间,吃完的东西也可以直接扔进垃圾桶,还保护了景区环境。”
徐峰觉得这两年景区服务越做越好,但是随着景区的改造升级,停车场到景区之间的交通有时就像“拆盲盒”。他说:“现在很多景区在重新修建后都会将停车场和登山步道的入口设计得比较远,甚至步行需要20至30分钟,虽然也会有接驳小巴士,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但因为周末人较多,经常出现排队等车的情况,对于有些老人、小孩或是体力不好的人,如果选择不排队从大门走到登山步道入口,可能就没有更多的力气登山了。”徐峰建议将停车场修建的离登山道入口近一些,或是多安排几班接驳小巴士,让登山前的“热身路线”短一些。
在绿道感受城市脉动
北京朝阳北部绿道二期工程日前已正式贯通,全长25.5公里,串联大小微公园十余个。绿道前后共打通断点39处。串联起望和公园北园、望承公园、桐城公园、望和公园南园、太阳宫体育休闲公园、太阳宫公园、南湖公园、四得公园、牛王庙公园、朝阳公园、红领巾公园等。绿道沿线正安装调试路灯,休息平台、体育器材、游乐设施和座椅也在施工。不久之后,绿道旁还将建成休憩驿站、卫生间等便民设施。
自己身边又多了一个可以徒步打卡的地方,对更愿意用脚步丈量周边的魏璇来说,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魏璇爱上徒步也就这三年的事儿。她说:“我一个人在北京从事销售工作,疫情发生后有一段时间待在家里,才让我意识到除了工作,我从来没有融入过这个城市,了解这个城市。后来偶然看到有人徒步的视频,我觉得很棒我要这样。”
说干就干,魏璇开始上网查一些资料路线,选择一些适合徒步的衣服鞋子。就在做出决定的那个周末,魏璇开始了对这个城市的探索。“第一个徒步路线,我也没定很远。就选在了家附近的郊野公园。之后慢慢不断向城市外圈扩展。”
用脚步丈量,魏璇对城市的变化感受深切了许多。她说:“以前过着上班下班吃饭睡觉这样枯燥的日子,没感觉有多好,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很迟钝。现在发现生活真的很美。我徒步的那些公园,景色都很美,空气好又幽静。而且现在很多公园公共设施都提升了,安装了智能的设备。下载App进去对着屏幕刷下脸,一路上会捕捉到自己的轨迹,到了出口你就知道自己走了多远,消耗了多少能量等。而且中间会有服务驿站,可以提供补给。有些休息座椅还能给手机充电,带有蓝牙功能。”
徒步除了能赏自然风景,还能一品历史味道。杭州上塘河绿道以诗词为文脉,以历代诗词为切入点,讲述了上塘河与半山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审美文化,并在植物造景中呼应,全线串联起多个文化遗迹节点,沿线设置了智慧大屏、智慧灯杆、运动检测、休憩驿站等多功能配套,充分展现城市优质景区的综合功能。魏璇认为,徒步路线有很多种,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而定,也可以加入社群,看一些路线发布,选择自己喜欢的跟着走。“现在各城市都兴建了绿道,徒步安全又方便,我觉得以后旅游去绿道打卡非常不错。”
打造一站式水上休闲运动体验场景
今年夏天,广州掀起了一股水上户外运动热潮,随着珠江两岸亲水码头、水上基地等运动配套设施的完善,为人们打造出一站式水上休闲运动体验场景。
坐落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旁的黄埔长洲岛游艇基地,在江边泊位上停泊着多艘游艇和色彩斑斓的帆板。2016年,全国帆板锦标赛米氏特拉级冠军张雯创办了云帆水上运动俱乐部,并进驻长洲岛游艇基地,经过日积月累,基地各项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主要功能包括通用体能训练、科研与教学、休闲等配套区域及训练设施。张雯介绍,“在过去6年里,已有超过3万名市民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在珠江上运动的乐趣与激情。”
作为体育公共服务载体,黄埔长洲岛游艇基地为人们打造出了一个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水上运动体验场景,基地拥有2公里的水岸线及15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停放豪华游艇的码头泊位、商务会议服务中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拥有明清古建筑特色的“广东第一闸”,培训水域通过东西闸控制水位高度、循环过滤沉淀水质,确保水域安全性及干净度。在满足人们健身需求的同时,也推进了业态的融合发展。
同样在广州,海珠湖周边河涌水系发达,潮汐涨落的水流,让市民游客在海珠湖湿地公园同样也可以感受水上运动的魅力。沿湖岸边,以园区为服务半径设置了许多便民服务驿站、餐厅、文化馆,能为市民提供休憩、图书借阅、自动售卖、母婴室等各种便民服务。去年,乐水桨板俱乐部负责人陈诒添将俱乐部搬到位于城市中轴线上的海珠湖。每逢周末,俱乐部都会迎来上百名游客,只为体验招牌水上运动项目——桨板。这些参与者中不乏刚学会游泳的小朋友、追求潮流的年轻人,还有热衷水上运动的运动健将。苏伊首次体验桨板后说:“划着桨板进入海珠湖,沿途的景色很好,两岸各项休闲设施配套齐全,而且绿树成荫,不时还有鸟儿飞过,非常舒服。”
记者了解到,广州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制定措施推动水上运动发展。其中,黄埔涌计划与珠江前航道组成约18.8公里的黄金水上赛道,主要发展龙舟、赛艇、皮划艇水上运动项目,并联合琶洲博览会形成全球水上休闲运动用品市场,在拉动水上运动发展、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释放动能。
骑行道路服务细节更周到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倡导和推进慢行系统发展,鼓励和支持市民更多采用“步行+自行车骑行”方式出行。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达47.8%,创近10年来新高,北京市民慢行出行意愿持续提升。在新街口外大街、天坛东路等51条道路,早高峰骑行量每小时超过3000辆次,自行车出行已回归城市,成为市民“最后一公里”通勤出行的重要方式。
为了提升北京慢行系统品质,不少新变化悄然发生。在北京市西二环月坛北桥路口,交通信号杆上除了红绿灯,还多了两块醒目的骑行指示屏,直接用来指示非机动车的直行和左转。家住北京的骑行爱好者张帆表示:“有了这个指示屏就不需要等两次红绿灯,拐一个直角才能到马路斜对面了,确实更加方便和安全。”目前,北京市累计设置自行车路口一次左转共74处,路口通行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据张帆观察和体验,北京市在一些道路路口范围内还设置了脚踏板,极大提高了骑行者等待红绿灯时的舒适度和有序性。不少自行车道还安装了反光照明装置,便于夜间骑行。能骑车的公园、文旅骑行线、滨水慢行系统也为骑行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整体来说,城市骑行环境改善良多,细节做得越来越好。”张帆说。
节假日远离城市喧嚣,骑行爱好者热衷于“打卡”郊区骑行线路。妙峰山是北京市一条经典的骑行爬坡路线,经过多年发展,位于妙峰山镇东南部的担礼村成为有名的骑行小镇,向骑行爱好者提供自行车管理、餐饮、运动急救等全方位服务。如此完备的后勤服务可以解决许多关于骑行的后顾之忧,让更多骑行爱好者全身心投入,在骑行中尽览美景,收获健康和快乐。
织密冰雪运动场所安全网
进入秋冬季节,天气渐冷,冰雪爱好者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进入新一年的雪季了。作为一项高危体育运动,冰雪运动在给爱好者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也容易带来意外伤害。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出现意外伤害时第一时间处理伤情,同时做好伤害预防,成为各大滑雪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冰雪运动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冰雪运动场所应当根据要求配备符合安全需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救护员、巡逻员、巡场员等安全责任人员。此外,齐全醒目的各类安全标识、救护设备、冰雪运动安全守则等也是雪场上的必备品。此外每一年,体育总局都组织多个工作队奔赴各个冰雪场所开展为期半年的实地督促检查,还有市场监管局、消防队等多个部门也都没有放松对冰雪场所的安全检查。“自律+他律”织出了一张冰雪安全的“天网”。
在吉林长春的天定山滑雪场,医务室就位于雪场旁边,玻璃门外救援人员能随时看到雪场上的情况。医务室内,药柜、轮椅、血压计、听诊器等一应俱全,旁边的急救箱里装有氧气瓶和各种冻创伤药物。用于救援的雪地摩托车、救护船等设备停放在雪场的相应位置。医务室配备了一名有30年从医经验的全科医生,以及一支由14名专业滑雪救援员组成的救援队,接到游客求救电话后,救援人员可以在2分钟之内到达事故现场,5分钟内转运至医务室。
预防是第一位的,据雪场负责人介绍,雪场建设之初,就在安全方面投入了1000多万元,在近几年运营中,每年还要投入不小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雪场安全指示牌、防护网、头盔等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雪道安全网由单层网改为双层网;安全警示每年都在增多,保证雪道内无任何死角;日场结束后,雪场及时进行压雪作业,对雪道进行维护……
专业人士表示,近年来,冰雪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不断加强安全建设。但是我们的冰雪起步晚,滑雪文化、滑雪群体十分不成熟,因此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建设;不仅要加强滑雪企业的管理规范,而且要强化滑雪者的行为规范,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来双向规范滑雪企业和滑雪者的行为,切实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有利于滑雪产业健康、规范、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才能让滑雪产业健康安全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体育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