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小区大门,步行不到5分钟就能到这里锻炼身体,很近又很方便!”正在远景楼社区健身广场健身器材上锻炼的钟淑华告诉记者,“以前我的锻炼主要是走走路,沿着马路走,家人不放心,还时常让我少出门,自打小区附近这片社区健身广场建好后,家人就支持我出来锻炼,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与76岁的钟淑华一样,不少市民也感受到四川眉山市打造的“健身圈”,给他们健身锻炼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群众健身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既不出远门,又能得到户外锻炼,无疑是当前群众健身的最佳选择。因此,满足群众方便健身、安全健身,升级家门口的“健身圈”成为眉山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着力的民生大事。
记者在远景楼社区健身广场看到,这里配置健身器材26件,包括智能健身器材12件,配重健身器材4件、联动健身器材4件,儿童游乐设施一组6件,可以满足从幼儿到老年人的全人群健身需求。更让市民惊喜的是,这里的智能健身器材支持手机扫码查看运动指导视频和运动数据,顶部安装有太阳能板和射灯,自动感光照明,延长了开放时间。
事实上,与许多地方遇到的问题一样,眉山市在社区体育健身场地建设中也面临土地不足的困难。由于体育场地建设牵涉面广,绝不是体育部门一家能解决的问题,为了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在眉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教体局充分利用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规划部门调整规划、预留体育用地、提供用地名录;配合住建部门加强新建小区验收和老旧小区体育场地改造,支持园林部门利用公园绿地建设体育设施。在向上争取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双创”社区健身场地建设等方面得到了住建、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20年,眉山市整合资金1亿元,启动“健身设施提升工程”,建成社区健身设施800余个,持续实施“百足千篮”工程,新建篮球场158片、足球场45块,建成4个科学健身示范区。抓住“双创”和老旧小区改造机遇,为200余个老旧小区增加了体育设施,城市15分钟“健身圈”更加优化。与此同时,健身圈的建设触角也从城市向城乡接合部、近郊乡镇延伸,为280个村因地制宜增加了健身器材,打造了40个村级健身示范点,全市510个行政村实现了高标准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健身设施更密集,“健身半径”更短,与群众距离更近。
与此同时,眉山市通过实施公园体育化改造工程,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区域建设运动场地,配建体育器材。今年以来,先后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苏轼公园、苏洵公园等公共区域,增加运动设施,改建健身步道,安装健身器材。目前全市公园体育设施配建率超过80%,基本做到了“见绿必见体育”。
眉山市公园体育化改造工程既快速易行,又能完善公园绿地功能,丰富的健身设施满足了群众多元需求。在东坡湿地公园的健身苑,一住市民告诉记者,这些运动设施与公园景观相得益彰,在这种环境下健步、慢跑、打球、骑行,呼吸着草木清香,欣赏着一步一景,健身不再单调和枯燥,而是变得更加美好。
图片来源:眉山市体育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