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北京市朝阳区杨潇
自我描述:运动上属于常立志、难坚持的
运动氛围给了我动力
都说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对于平时就不太爱健身的人来说,如果没有一针“强心针”,很难让他们自觉开始运动。
“这次疫情一下子就把我的运动热情激发出来了。”家住北京朝阳区北苑路的杨潇身高170厘米,体重75公斤,有点微胖,“以前感觉自己挺爱运动的,就是坚持不下来,越来越懒得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从过年到开始上班,休息了有20多天,每天都和全家人一起健身,现在已经成功地减掉了5公斤。”
资料图
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这些毋庸置疑,但缺少的就是坚持。疫情期间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杨潇认为,一是有了足够的闲暇时间,平时生活总是安排得满满的,虽然不是挤不出时间来健身,但休闲的选择有很多;二是有浓厚的健身氛围。“刷刷手机,都在推荐居家健身小妙招;看看新闻,也都在教如何居家健身;爸爸妈妈平时都是出去锻炼,这次在家里上午打一套太极拳,下午跳一段广场舞;就连上小学的儿子,也每天按照学校网课在锻炼。所以,伙就加入他们锻炼的队伍,有时全家还来一场乒乓球比赛,热情别提多高了。”杨潇深有感触地说。
随着复工复产,杨潇已经正常上下班了,但回家后总要和儿子一起进行两场比赛:平板支撑挑战赛和跳绳比赛。“爸爸跳绳很厉害,以前深藏不露,一下班就捧着手机,现在每天都和我们一起健身,得给他点个赞,这也许就是这次疫情给我们家最意外的收获吧。”杨潇儿子说。
人物:北京市顺义区张山山
自我描述:体质较弱,需要改变
增强体质,我需要运动
29岁的张山山是北京顺义区空港街道的一名干部,今年春节因为疫情不得不多次推迟返京时间。2月9日,她回京后马上开始了14天的居家隔离,长时间的“宅女”生活,让她在无聊之中迫切想通过“动起来”给生活保鲜。平时体质较弱的她,坚定了锻炼好身体的想法。
隔离期间,张山山利用健身软件每天做一些力量训练和改善线条的动作。由于楼下无人居住,她还网购了一根跳绳,从一开始跳几十下就气喘吁吁,到现在能坚持跳500下。看着流下的汗水,张山山感到特别开心,她说:“看到工作群里大家繁忙的样子,我也希望在隔离期锻炼好身体,有一个更健康的体魄来投入到工作中。”
隔离结束后,张山山终于拿到了一张蓝色的出入证,白天坚持上班,晚上按照科室轮岗安排参与社区防疫执勤,为进入园区人员测量体温、给返京人员登记信息、给居民送快递等,一刻也没有放松。“现在晚上天气也还比较冷,前不久经常下雨,连续四次执勤都被我赶上了,还好通过这段时间的坚持运动,抵抗力强了很多,没有感冒。”张山山说,“一场疫情让我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我这样体质弱的人也是易感人群,而且增加的大量工作也需要我有更好的体力来坚持,无论从哪一个层面来讲,我都需要运动起来,提高体质,保持健康。”
谈到运动带给自己的转变,张山山表示:“离现在最近的一次运动应该追溯到大学的时候了,当时有操场,还能活动一下,后来上班以后就是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身体也经常有小毛病,越弱越懒,越懒越弱,形成了恶性循环,整个人都比较散。因此,要勇敢走出自己习惯的那个舒适圈,现在每次运动过后,脸上都是红光满面的,我觉得比什么化妆品都好用;而且出汗之后自己也有很强的满足感,心理上都觉得身体更健康了;我之前饭量少比较干瘦,现在饭量大了,我也更有动力给自己做饭吃了。运动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号,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张山山希望大家都能合理安排居家生活,健康生活一起等到抗疫胜利的那天,结伴到户外共赏春光,继续运动。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报